找诗词>中医中药>中医百科>类伤寒

类伤寒

病名。指类似伤寒发热性疾患。《医学心悟·伤寒类伤寒辨》:“伤寒者,冬令感寒之正病也,类伤寒者,与伤寒相似而实不同也。世人一见发热,辄曰伤寒。”程氏以冬令感寒者为正伤寒,以春季发病为温病,夏季发病为热病。如冬温湿温中寒时行寒疫风温暑病、痉病、伤食脚气等均属类伤寒范畴。《伤寒绪论》卷上:“类伤寒者,诸凡杂证发热,皆发于里,夜甚于昼,惟伤寒为表邪,郁发于外,而昼夜俱热也。”《伤寒心法要诀·类伤寒五证》:“停痰,伤食,脚气,虚烦内痈,相类伤寒有五证。”参见伤寒,温病等有关条。

猜你喜欢

  • 洗眼青皮汤

    《证治准绳·类方》第七册方。青皮、桑白皮、葳蕤各一两,大黄、玄参、栀子、青盐(后入)各五钱,竹叶一握。水煎去滓,微热淋洗患眼。治眼白睛肿起,赤碜痛痒。

  • 蛇皮

    出《雷公炮炙论》。即蛇蜕,详该条。

  • 酒毒发疽

    病名。出《证治准绳·疡医》四卷。即酒毒发。见该条。

  • 荣疽

    病名。生于胁部的疽。出《刘涓子鬼遗方》卷一。证治参见肋疽条。

  • 橐吾

    出《质问本草》。为八角乌之别名,详该条。

  • 伏气温病

    病名。指感受外邪后,蕴伏于里,或因平素内热,复为新邪诱发的一类温病。大多初起即以里热为主,与新感温病初起有表证者不同。伏气源出于《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冬伤于寒,春必病温”一语。《温热经纬》卷二有《

  • 强肝汤(丸)一号

    经验方。见《新医药学杂志》1972.1。黄芪、丹参15~30克,当归、白芍药、郁金、党参、黄精、泽泻、生地黄、山药、山楂、神曲、茵陈各9~15克,秦艽6~9克,板蓝根9~12克,甘草6~12克。水煎服

  • 里证

    八纲之一。指邪入脏腑,血脉,骨髓等所出现的症候。《景岳全书·传忠录》:“里证者,病之在内,在脏也。凡病自内生,则或因七情,或因劳倦,或因饮食所伤,或为酒色所困,皆为里证。”《万病回春·伤寒总论》:“病

  • 霍乱吐泻方论

    霍乱专著。撰人未详。刊于光绪九年(1883年)。书论霍乱吐泻、四时疫气均系温暑湿热所致,治法应以败毒驱邪为主,尤以保津液为要,故列观音救苦甘露饮,取其和平中正之义。又将理中汤、五苓散列为治霍乱吐泻之要

  • 锁眉草

    见《四川中药志》。为笔筒草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