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诗词>中医中药>中医百科>竹沥泄热汤

竹沥泄热汤

备急千金要方》卷十一方。竹沥一升,生姜、芍药各四分,大青叶栀子仁、升麻茯苓麻黄玄参知母各三分,石膏、生葛根各八分。为粗末,水煎去渣,下竹沥更煎,分三次服。治肝实热阳气邪热喘逆闷恐,目视无明,狂悸非意而言。若须利,去芍药,加生地黄五分,芒硝三分。《删繁方》方无石膏、生姜、芍药、葛根,有人参三分。

猜你喜欢

  • 外勾

    经穴别名。出《针灸大全》。《东医宝鉴》作外丘。即伏兔,见该条。

  • 浸淫疮

    病名。是一种瘙痒性湿疮。出《金匮要略》。《备急千金要方》卷二十二:“浅搔之曼延长不止,搔痒者,初如疥,搔之转生汁相连是也。”由心火脾湿,凝滞不散,复感风邪,郁于肌肤而成。初起形如粟米,瘙痒不止,搔破流

  • 脾舍

    经穴别名。出《针灸甲乙经》。即地机。见该条。

  • 芩连二陈汤

    ①《外科正宗》卷二方。黄芩、黄连、陈皮、茯苓、半夏、甘草、桔梗、连翘、牛蒡子、天花粉各一钱,木香三分,夏枯草二钱。加生姜三片,水煎二次,食后、睡前服,日二次。治马刀,症见颈项瘰疬结核,外皮漫肿色红微热

  • 补脾益气

    又称补中益气。用健脾的方法治疗气虚证。是补气的基本方法。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营卫之源,健脾即能加强其化源,达到补气目的。常用四君子汤、补中益气汤等。

  • 胎前用药三禁

    古人对胎前用药提出的禁忌。指不可过于发汗、攻下、利小便,将此列为三禁,以免损伤胃气及胎元。因过汗亡阳伤气,过下亡阴伤血,过利小便损伤津液。临症时应根据病情灵活掌握。

  • 靳邵

    【介绍】:晋代医生。一作靳邵。精于经方本草,但迎合服食之风制五石散,为封建统治阶级士大夫所推重。

  • 小痹

    病名。指邪在孙络,随脉往来的一种痹病,因邪入未深,故称小痹。《素问·气穴论》:“其小痹淫溢,循脉往来,微针所及,与法相同。”《黄帝内经素问集注》张志聪注:“小痹者,谓邪始入于皮肤,未伤筋骨。脉,谓孙络

  • 摩腰丹

    见《医学入门》卷六。即摩腰膏,见该条。

  • 陶针

    以陶瓷碎片代针称陶针,或称瓷针。《本草纲目》:“以瓷针治病,亦砭之遗意也。”参见陶针疗法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