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诗词>中医中药>中医百科>秋温

秋温

病名。指秋季的一种热病。《温热经解·客气温病治法》:“秋温,不大便五六日,舌苔焦燥者,热病也,大承气汤主之。秋温,化热十余日,邪入厥阴唇焦齿燥耳聋舌根焦黑,手指蠕动欲痉者,三甲复脉汤主之。秋温,温邪下陷为热利,下重者,白头翁汤主之。……秋温下陷,泄泻不止,欲作痢者,葛根黄芩黄连汤主之。”上列各种证治,可见于一般热病,以病发于秋季,故名秋温。参见温病条。

猜你喜欢

  • 吊风根

    见萧步丹《岭南采药录》。为榕须之别名,详该条。

  • 虚火喉痹

    病名。多因少阴虚亏,水不制火,虚火上炎薰灼咽喉而成。症见咽喉红肿不甚,微痛,干灼不适,或有异物感,晨轻著重,至夜尤甚,唇红颧赤,口舌干燥,手足心热,脉细数等。治宜滋阴降火。用知柏地黄汤、左归饮、大补阴

  • 膏肓

    ①心之下、膈之上的部位。病位深隐难治,病情危重的患者,称为病入膏肓。一说膏肓指膈中之病(见《肘后备急方》)。②经穴名。即膏肓俞。属足太阳经。位于背部,当第四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处。详膏肓俞条③十二经原穴

  • 枝核

    见《四川中药志》。为荔枝核之别名,详该条。

  • 风气霍乱

    病证名。见《症因脉治》卷四。指霍乱由风淫或风木克脾所致者。症见头痛发热,上吐下泻,心腹绞痛,甚则转筋。若风寒则脉浮紧,方宜败毒散;若风热,则脉浮数,宜用家秘神术汤;若风湿,则脉浮濡,宜以海藏神术汤;若

  • 白皂药

    见《四川中药志》。为白花丹之别名,详该条。

  • 铁烛台

    见《福建民间草药》。为苦地胆之别名,详该条。

  • 东皋握灵本草

    见握灵本草条。

  • 猴血七

    见《陕西中草药》。为红药子之别名,详该条。

  • 五加皮药酒

    即五加皮酒第二方,见五加皮酒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