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诗词>中医中药>中药材>石斑鱼

石斑鱼

药材名称石斑鱼

拼音Shí Bān Yú

来源药材基源:为鳍科动物鲑点石斑鱼、青石斑鱼等的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1.Epinephelus fario(Thunberg)2.Epinephelus awoara(Temmincket Schlegel)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捕捉,割取头部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1.鲑点石斑鱼,体长椭圆形,侧扁,一般体长12-24cm。头稍长,眼中等大,上侧位,近前端。口中等大,稍倾斜。两颌牙细尖,呈不规则条行,前端各具1对小圆锥牙。犁骨与腭骨牙细小呈窄齿带。前鳃盖骨边缘具细锯齿。鳃盖骨具扁平棘2-3个,鳃耙9+14。体被细栉鳞,侧线与体背平行。侧线鳞(有孔)49(15/29)。背鳍Ⅺ-16,起点在胸鳍上方,连续,无缺刻。臀鳍Ⅲ-8,与背鳍鳍条部相对。胸鳍16,较大,边缘圆形。腹鳍I-5,胸位,尾鳍圆形。体浅褐色,头部和体侧均布有橘黄色小斑点。各鳍布满橘红色小斑点。背鳍边缘黄色;鳍棘末部、鳍条中部基底及尾柄上,各有1个褐色斑。胸鳍红褐色,臀鳍和尾鳍暗褐色,边缘色较深。

2.青石斑鱼,形态上种相似。背鳍Ⅺ-15,臀鳍Ⅲ-8,胸鳍16,腹鳍I-5,侧弭鳞90(14、29)。鳃耙8+14。体背部褐色。头部和体侧均散有黄色小班点。体侧并有5条暗褐色横带;第1与第2条位于背鳍鳍中、基底末;第5条位于尾柄上。腹侧浅褐色。各鳍灰褐色带绿色;背鳍鳍条部边缘和尾鳍后缘黄色。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暖水性近海中下层鱼类。常栖息于岩石礁底质的海区,喜吞食鱼类和虾类。夏季产量较多。肉质佳美。

资源分布:1.我国分布于东海南部和南海。

2.生态和万布同鲑点石斑鱼。

性味味甘;性平

功能主治健脾益胃;解毒杀虫。主消化不良;痢疾;消渴;痞积;脱肛;小肠痈;百虫入耳

用法用量内服:焙干研粉,黄酒冲服,每次5g,每日3次。外用:适量,焙干研末,绵裹塞耳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熊脂

    《中药大辞典》:熊脂药材名称熊脂拼音Xiónɡ Zhī别名熊白(陶弘景),熊恤(《洞天奥旨》)。出处《本经》来源为熊科动物黑熊或棕熊的脂肪油。以秋末冬初猎取者脂肪最为肥满。取出脂肪,熬炼去滓

  • 海茜

    药材名称海茜拼音Hǎi Qiàn别名海草来源药材基源:为马尾藻科植物马尾藻、亨氏马尾藻、鼠尾藻或铜藻的藻体。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argassum enerve C.Ag.;Sargassum hen

  • 臭苜蓿根

    药材名称臭苜蓿根拼音Chòu Mù Xu Gēn出处《陕西中草药》来源为豆科植物草木犀的根。夏末秋初采挖,洗净,晒干。化学成分同属植物白香草木犀根含氯原酸、咖啡酸,对-香豆酸、邻-

  • 鲨鱼翅

    药材名称鲨鱼翅拼音Shā Yú Chì别名鲛鱼翅、鲛鲨翅、沙鱼翅、金丝菜来源药材基源:为皱唇鲨科动物白斑星鲨或其他鲨鱼的鳍。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Mustelus manazo Bleeker采收和储藏

  • 柠条根

    《中药大辞典》:柠条根药材名称柠条根拼音Nínɡ Tiáo Gēn出处《中国沙漠地区药用植物》来源为豆科植物中间锦鸡儿的根。夏、秋季采挖,晒干,切片。性味味微辛,性温。功能主治滋阴

  • 八角茴香

    《中国药典》:八角茴香药材名称八角茴香拼音Bā Jiǎo Huí Xiānɡ英文名FRUCTUS ANISI STELLATI来源本品为木兰科植物八角茴香Illicium verum Hoo

  • 蝴蝶藤

    《全国中草药汇编》:蝴蝶藤药材名称蝴蝶藤别名蝴蝶草来源西番莲科西番莲属植物金粟藤Passiflora popilio Li,以全草入药。全年可采,洗净切段晒干,研粉。性味苦、甘,平。功能主治止血调经,

  • 红毛叶马蹄香

    药材名称红毛叶马蹄香拼音Hónɡ Máo Yè Mǎ Tí Xiānɡ英文名Root of Elegant Ainsliaea别名兔耳风、毛叶马蹄香出处始载于《云南药用植物名录》。来源药材基源:为菊科

  • 地枇杷

    药材名称地枇杷别名地瓜藤、地石榴、地胆紫、霜坡虎、地棠果、地板藤来源为桑科榕属植物地枇杷Ficus tikoua Bur.以全株入药。全年可采,切细晒干备用。性味苦,微甘,平。功能主治清热利湿。用于小

  • 鼻血雷

    《中药大辞典》:鼻血雷药材名称鼻血雷拼音Bí Xiě Léi别名鼻血连(《中草药土方土法战备专辑》)出处《中草药土方土法战备专辑》来源为马兜铃科植物管花马兜铃的根。冬季采挖,洗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