痢症三字诀歌括
见三字经合编六种条。
见三字经合编六种条。
即横刺,见该条。
见《广雅》。为厚朴之别名。详该条。
见《天宝本草》。为乌桕子之别名,详该条。
研制方。见《新编中成药手册》。黄芪、茯苓、大枣、鸡血藤。冲剂,每服15~30克,一日三次,开水冲服。功能益气补血,健脾和胃。治白细胞减少症,及病后体虚、脏腑亏损所致的免疫功能下降等症。
【生卒】:公元三世纪【介绍】:西晋时期著名医家。名熙。高平(今山西高平,一说山东济宁)人。曾任太医令,对脉学有较深刻的研究,集录其前代文献中有关脉学的内容结合个人的体会,编成《脉经》10卷,列述二十四
病证名。见《医学入门·痰类》。又名火喘、火炎上喘。详各该条。
证名,见《备急千金要方·淋闭》。又称小便不禁,详该条。
病证名,出《本草纲目》,又名小儿唇紧、紧唇、紧唇疮、沈唇。指唇疮所致的口唇紧急,难于开合的症状。《诸病源候论》卷三十:“脾胃有热,气发于唇,则唇生疮,而重被风邪,寒湿之气搏于疮,则微肿湿烂,或冷或热,
【介绍】:见杜光庭条。
二十三蒸之一。见《诸病源候论·虚劳骨蒸候》,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