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诗词>中医中药>中药材>甜瓜茎

甜瓜茎

《中药大辞典》:甜瓜茎

药材名称甜瓜茎

拼音Tián Guā Jīnɡ

别名甜瓜蔓(《纲目》),香瓜藤(《江苏中医》(5):31,1960)。

出处本草图经

来源葫芦科植物甜瓜藤茎,夏、秋采取。

原形态植物形态详"甜瓜"条。

功能主治本草图经》:"主鼻中息肉、齆鼻等。"

复方治女人月经断绝:甜瓜茎、使君子各半两,甘草六钱。为末,每酒服二钱。(《纲目》)

临床应用①治疗菌痢

取新鲜香瓜藤10斤,切碎洗净,加水20斤,用急火煎熬,至药液呈淡咖啡色时过滤;药渣加水10斤如法再煎。将两次煎液混合,澄清、过滤;滤液用文火浓缩,加入黄糖1斤,使成4000毫升(每100毫升相当于香瓜藤4两),加入防腐剂,贮瓶备用。成人海日100~200毫升,5~15岁60~100毫升,分2~3次服,连服3~4天。对腹泻、腹痛剧烈的患者何加复方樟脑酊4~6毫升,分2次服。经治24例,除5例无效外,其余均于1~4天治愈。服药过程中,未发现副作用。

②治疗高血压病

取香瓜藤、黄瓜藤、西瓜藤各5钱(干品),加水500毫升煎至100毫升,日服1~2次,1个月为一疗程。试治10例,7例用药后1周左右血压降至正常范围,一疗程后停药观察半月至1月,未见血压回升;3例血压有所下降,但时有回升。副作用:服后普遍出现恶心、呕吐、腹泻、腹部不适等消化道症状,一般3~4天自行消失,不需处理。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甜瓜茎

药材名称甜瓜茎

拼音Tián Guā Jīnɡ

英文名Muskmelon stem

别名甜瓜蔓、香瓜藤

出处出自《本草图经

来源药材基源:为葫芦科植物甜瓜的茎藤。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ucumis melo L.

采收和储藏:夏季采收,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一年匍匐或攀援草本。茎、枝黄褐色或白色的糙毛和突起。卷须单一,被微柔毛。叶互生;叶柄长8-12cm,具槽沟及短刚柔毛;叶片厚纸质,近圆形或肾形,长缘不分裂或3-7浅裂,裂片先端圆钝,有锯齿。花单性,雌雄同株;雄花数朵,簇生于叶腋;花梗纤细,长0.5-2cm,被柔毛;花萼筒狭钟形,密被白色长柔毛,裂片近钻形,花冠黄色,长约2cm,裂片卵状长圆形,急尖;雄蕊3,花丝极短,药室折曲,药隔顶端引长;雌花单生,花梗被柔毛;子房长椭圆形,密被长柔毛和硬毛,花柱长1-2mm,柱头靠合。果实形状、颜色变异较大,一般为球形或长椭圆形,果皮平滑,有纵汉或斑纹,果肉白色、黄色或绿色。种子污白色或黄折色,卵形或长圆形。花、果期夏季。

化学成分茎中含(αspinasterol),7-豆甾烯-3β-醇(stigmast-7-en-3β-ol)[1].

性味味苦;甘;性寒

归经归肺;肝经

功能主治宣鼻窃;通经。主鼻中息肉;鼻塞不通;经闭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外用:研末,畜鼻;或敷膏涂搽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了哥王

    《全国中草药汇编》:了哥王药材名称了哥王拼音Le Gē Wánɡ别名地棉根、山雁皮、埔银、指皮麻、九信草、石棉皮、雀仔麻、山埔仑、狗信药、消山药、桐皮子、大黄头树来源为瑞香科荛花属植物南岭荛花Wiks

  • 饭汤子

    药材名称饭汤子别名跑路杆子、水茶子来源忍冬科饭汤子Viburnum setigerum Hance,以果实、根入药。生境分部华东、江西、湖北、湖南、四川、贵州。性味根:微苦。功能主治果:健脾。主治脾胃

  • 管南香

    《全国中草药汇编》:管南香药材名称管南香拼音Guǎn Nán Xiānɡ别名萝卜防己、大叶马兜铃、圆叶马兜铃、金银袋、大叶山总管来源马兜铃科马兜铃属植物广西马兜铃Aristolochia k

  • 冠唇花

    《全国中草药汇编》:冠唇花药材名称冠唇花拼音Guàn Chún Huā别名野藿香、牙皮湾[傣]、广藿香[云南]来源唇形科冠唇花Microtoena insuavis (Hance)

  • 茶绒

    药材名称茶绒别名指叶蒿来源菊科艾属植物牛尾蒿Artemesia subdigitata Mattf.,以全草入药。夏秋采全草,鲜用或晒干。性味辛,温。功能主治止咳,化痰,平喘。用于慢性支气管炎。用法用

  • 盾果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盾果草药材名称盾果草别名盾形草来源紫草科盾果草属植物盾果草Thyrocarpus sampsonii Hance的全草。4~6月采全草,鲜用或晒干。性味苦,凉。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消

  • 菜蓟

    药材名称菜蓟拼音Cài Jì英文名Globe Artichoke别名食托菜蓟、洋蓟、朝蓟出处始载于《江苏植物志》。来源药材基源:为菊科植物菜蓟的叶。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ynara scolymus

  • 黄槿

    《全国中草药汇编》:黄槿药材名称黄槿别名黄木槿、桐花、海麻、海麻桐、木麻、公背树来源锦葵科黄槿Hibiscus tiliaceus L.,以叶、树皮、花入药。生境分部台湾、广东、广西。性味甘、淡,微寒

  • 行夜

    《中药大辞典》:行夜药材名称行夜拼音Xínɡ Yè别名负盘(《别录》),屁盘(陶弘景),夜行(《本草拾遗》),气蠜(《纲目》)。出处《别录》来源为步行虫科昆虫行夜的全虫。原形态体呈

  • 水葫芦根

    药材名称水葫芦根拼音Shuǐ Hú Lu Gēn别名土冬花来源药材基源:为菊科植物和尚菜的根及根茎。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denocaulon himalaicum Edgew. [A.adha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