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诗词>中医中药>中药材>灰藋

灰藋

《中药大辞典》:灰藋

药材名称灰藋

拼音Huī Diào

别名金锁天(《雷公炮炙论》),灰藜、水落藜(《救荒本草》),灰条(《野菜谱》),灰涤菜(《纲目》),灰蒴、灰苋(《医林纂要》),灰苋菜(《草木便方》),灰灰菜(《四川中药志》)。

出处雷公炮炙论

来源为藜科植物小藜全草。3~4月采,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一年生草本,高20~450厘米。茎直立,分枝,有角棱及条纹。叶互生;下部的叶片3裂,近基部的2裂片短,椭圆形或三角形,各裂片的下方通常有一小齿;中部的叶片椭圆形,边缘具波状牙齿,先端钝,基部楔形;上部的叶片渐小,狭长,有浅齿或近于全缘;叶片两面略被粉粒;叶柄细长而弱。花序腋生或顶生,花簇细而疏,被粉粒;花被片5,浅绿色,边缘白色,背面不具隆脊,向内弯曲;雄蕊5,伸出于花被外;柱头2,线状。胞果全体包于花被内。种子扁圆,黑色。果熟期6~7月。

生境分部野生于荒地或田间。我国大部分地区有分布。

性味甘、苦,凉。

①《本草拾遗》:"味甘,平,无毒。"

②《救荒本草》:"味微苦涩,性凉。"

③《医林纂要》:"甘,寒;赤灰者,有小毒。"

功能主治去湿,解毒。治疮疡肿毒,疥癣风瘙。

①《本草拾遗》:"主恶疮,虫、蚕、蜘蛛等咬,捣碎和油敷之;亦可煮食,亦作浴汤,去疥癣风瘙;烧为灰,口含及内齿孔中,杀齿匿甘疮。取灰三、四度淋取汁,蚀息肉,除白癜风,黑子面酐,箸肉作疮。子:炊为饭,香滑,杀三虫。"

②《医林纂要》:"去湿热。"

③《四川中药志》:"能清热退烧。"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2两。外用:煎水洗或捣敷。

复方治紫癜风:灰藋(不拘多少,烧灰,用纸衬淋取汁,炼令如膏约两匙许)、雄黄、丹砂、腻粉、麝香虾蟆灰、石硫黄、矾石灰各一钱。上八味,将七味同研如粉,与炼了灰藋浓汁捣煎如膏涂之,干即易,膏硬以醋润之。(《圣济总录》灰藋涂方)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灰藋

药材名称灰藋

拼音Huī Diào

别名金锁天、灰藜、水落藜、灰条、灰涤菜、灰蒴、灰苋、灰苋菜、灰灰莱、土蚕药、沙苋菜

出处出自《雷公炮炙论

来源药材基源:为藜科植物小藜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henopodium serotinum L.

采收和储藏:3~4月采收,洗净,去杂质,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一年生草本,高20-50cm。茎直立,单一或多枝,具角棱及绿色条纹。叶互生;叶柄细长而弱;叶片椭圆形或狭卵形,长2.5-5cm,宽1-3.5cm,通常3浅裂,中裂片两边近平行,先端钝或急尖,并具短尖头,边缘具波状锯齿;侧裂片位于中部以下,通常各具2浅裂齿;上部的叶片渐小,狭长,有浅齿或近于全缘;叶片两面略被粉粒。花序腋生或顶生,花簇细而疏,形成圆锥状花序;花两性,花被近球形,5片,浅绿色,边缘白色,背面具微纵隆脊井密被粉粒,向内弯曲;雄蕊5,伸出于花被外;花柱2。线状。胞果全体包于花被内,果皮与种子贴生。种子扁圆,黑色,有光泽,表面具六角形细洼。花期4-5月,果期5-7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野生于荒地或田间。

资源分布:我国除西藏外,其他地区均有分布。

性状性状鉴别 全草灰黄色。叶片皱缩破碎,展开后完整叶通常具3浅裂,裂片具波状锯齿。花序穗状腋生或顶生。胞果包在花被内,果皮膜质,有明显的蜂窝状网纹,果皮与种皮贴生。

显微鉴别 ①叶下表皮及嫩技表皮具腺毛,腺头球形,直径60-100μm。②叶肉细胞含众多草酸钙簇晶及砂晶。(图2)胞里在扫描镜下观察,呈圆形,中央有一稍突起的果柄,由此环绕呈放射状排列的蜂窝状果皮细胞。

性味苦;甘;性平

功能主治疏风清热;解毒去湿;杀虫。主风热感冒;腹泻;痢疾;荨麻疹;疮疡肿毒;疥癣;湿疮;齿(若虫)疳疮;白癜风;虫咬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外用:适量,煎水洗;或捣敷;或烧灰调敷。

各家论述1.《本草拾遗》:主恶疮,虫、蚕、蜘蛛等咬,捣碎和油敷之;亦可煮食,亦作浴汤,去疥癣风瘙;烧为灰,口含及内齿孔中,杀齿NI甘疮。取灰三、四度淋取汁,蚀息肉,除白癜风,黑子面GAN,箸肉作疮。子:炊为饭,香滑,杀三虫。

2.《医林纂要》:去湿热。

3.《四川中药志》:能清热退烧。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云南鸡矢藤

    药材名称云南鸡矢藤别名毛叶黄药、狗屁藤、臭屁藤来源茜草科云南鸡矢藤Paederia yunnanensis (Levl.) Rehd.,以根入药。生境分部广西、云南。贵州。性味甘、微苦,凉。功能主治消

  • 海月壳

    《中药大辞典》:海月壳药材名称海月壳拼音Hǎi Yuè Ké别名明瓦(《闽中海错疏》),蜊壳丬(《本草从新》)。出处《本草从新》来源为不等蛤科动物海月的壳。性味《本草从新》:&qu

  • 木棉皮

    《中药大辞典》:木棉皮药材名称木棉皮拼音Mù Mián Pí出处《生草药性备要》来源为木棉科植物木棉的树皮。生境分部产广东、广西等地。性状干燥树皮为条片状,或卷筒状,厚约

  • 水蓼

    《中药大辞典》:水蓼药材名称水蓼拼音Shuǐ Liǎo别名蔷、虞蓼(《尔雅》),泽蓼(《尔雅》郭璞注),辣蓼草(《本草求原》),柳蓼、川蓼(《植物学大辞典》),水红花(《昆明药植调查报告》),药蓼子草

  • 莠狗尾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莠狗尾草药材名称莠狗尾草拼音Yǒu Gǒu Wěi Cǎo别名狗尾草来源禾本科莠狗尾草Setaria geniculata (Lam.)Beauv.,以全草入药。生境分部福建、台湾

  • 铁箍散

    《全国中草药汇编》:铁箍散药材名称铁箍散拼音Tiě Gū Sàn别名香血藤、五香血藤、黄龙藤、蛇毒药、香巴戟、秤砣根、小血藤、野五味来源木兰科北五味子属植物铁箍散Schisandra pro

  • 枕材

    药材名称枕材拼音Zhěn Cái出处《本草拾遗》来源为樟科植物大叶钓樟的木材。原形态植物形态详"钓樟根皮"条。化学成分干、枝含挥发油,其中含50%萜烯,22.2%醇类。萜

  • 碎骨红

    药材名称碎骨红拼音Suì Gǔ Hónɡ来源药材基源:为杜鹃花科植物广东金叶子的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raibindendron kwangtungenseS.Y.Hu(C.kwangtungen

  • 刺天茄

    药材名称刺天茄拼音Cì Tiān Qié别名苦颠茄、苦天茄(《云南中草药》)。出处《昆明民间常用草药》来源为茄科植物刺茄子的果实。秋季采收,晒干。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约1米。茎直立

  • 红麸杨

    药材名称红麸杨拼音Hónɡ Fū Yánɡ出处《湖南药物志》来源为漆树科植物红麸杨的根。秋季采挖。原形态落叶乔木,高7~12米。小枝被有短柔毛。单数羽状复叶,小叶7~11片,最多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