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名。见《中医外科学讲义》(1960年人卫版)。指在外痔中有血栓形成者。多因内热血燥,强力负重而致血络损伤血瘀而成。症为肛门部如乳头突出,色青紫,剧痛,甚者可化脓破溃成漏。治宜清热凉血。服凉血四物汤,
见伤寒缵论、伤寒绪论条。
见存真图条。
见《云南中草药》。为灯盏细辛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见王芳林《临床实用痔漏学》。即坏疽漏。参见该条。
【介绍】:宋代医家。生平不详。撰有《吴得夫集验方》7卷,已佚。
病名。出《备急千金要方》卷二十二。十三丁之一。其疔皰黑似灸疮,大如钱孔,形高,四畔泡浆色赤黄。治见疔疮条。
①分布于胞宫上的脉络。《素问·奇病论》:“胞络者,系于肾,少阴之脉贯肾……。”②胞,作包。指心包络。《素问·痿论》:“悲哀太甚则胞络绝。”《医门棒喝》卷一:“胞络居于膻中,……盖心脏如人,包络如人穿之
【介绍】:见杨康候条。
见《本草纲目》。为牵牛子之种皮呈淡黄白色者,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