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诗词>中医中药>中医百科>渗湿于热下

猜你喜欢

  • 牛刺犁

    见《湖南药物志》。为苦芙之别名,详该条。

  • 山栀子

    出《药性论》。即栀子,详栀子条。

  • 勒荔

    见《广西中药志》。为荔枝之别名,详该条。

  • 十指疔

    病名。出《治疔大全》。因中指生疔,连及旁指而得名。证治见指疔条。

  • 疳泻

    病证名。指因疳而泄泻的证候。《婴童百问》:“疳泻者,毛焦唇白,额上青纹,肚胀肠鸣,泄下糟粕是也。”疳、泻并存,治疳必须治泻,亦即按照疳证的虚实轻重,用扶脾和胃止泻的方法,如参苓白术散,随证加减,标本兼

  • 瞳人反视

    病证名。见《青囊真秘》卷一。即瞳人反背。详该条。

  • 脾虚呕吐

    病证名。指脾虚湿盛而致的呕吐。明·张三锡《医学六要》:“久病或服克伐药,吐涎不止,脉大无力,属脾虚不能摄涎而涎泛上。”治宜理脾和胃。用六君子汤加减。

  • 吴溶堂

    【介绍】:见吴宁澜条。

  • 碎蛇

    见《中药形性经验鉴别法》。为脆蛇之别名,详该条。

  • 足太阴疟

    病名。指疟发于足太阴者。《素问·刺疟篇》:“足太阴之疟,令人不乐,好太息,不嗜食,多寒热,汗出,病至则善呕,呕已乃衰,即取之。”《杂病源流犀烛·疟疾源流》:“盖以脾喜乐,病则否,上焦痞塞,故好太息而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