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穴别名。出《针灸甲乙经》。即四满。见该条。
即差。详该条。
心悸之一种。《不居集》卷二十二论痰郁心悸:“停积痰涎,使人有惕惕不宁之状,甚则心跳欲厥,其脉滑大者是也。”治宜涤痰定悸。用温胆汤、茯苓饮子。风热生痰,上乘心膈而惊悸者,宜简要济众方。心虚而兼痰火者,宜
辨析疾病证候。为辨证论治的基本环节之一,参见辨证论治条。
【介绍】:见谢缙孙条。
病名。又称痧气、痧胀。见《通俗伤寒论·伤寒兼痧》。详痧气条。
①见《中药材手册》。即青风藤。②见《江西中药》。为爬山虎之别名,各详该条。
病名。出《诸病源候论》卷三十。即代指,见该条。
①古代医药官职名。南北朝时期北周以及隋、唐两代的太医署、尚药局内,均设有本职,掌管药物。人数由2~12人不等,唐代主药官阶从六品下。②处方中针对主要病因或主要病机及其主要证候,发挥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
经穴别名。《针灸集成》。即足三里,见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