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诗词>中医中药>中医百科>气痞

气痞

病证名。①指表邪误下入里,无形之邪结于心下,按之柔和不痛的痞症。《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脉浮而紧,而复下之,紧反入里,则作痞,按之自濡,但气痞耳。”②指气膈。多因忧思郁结所致。《医方考·痞门》:“忧气郁结,腹皮里微痛,心下痞满,不思饮食,……即六朝之医所谓气膈也,今人谓之气痞耳。经曰:脾主行气三阴,三阴之脉皆行腹里,今忧气郁结,营卫之行涩,故令腹皮里微痛。心下痞满者,升降之道乖也;不思饮食者,忧气伤脾也。”初起可理气和营,解郁消痞,用木香化滞汤等;倘日久虚中挟实,兼见肢体懒倦,则宜健脾行滞,用枳实消痞丸等。参痞条。

猜你喜欢

  • 纯阳之体

    为小儿生理特点之一。纯阳,含有小儿生长发育旺盛的意义。《颅囟经》:“三岁以内,呼为纯阳。”《小儿药证直诀》提出“小儿纯阳,无烦益火”。徐灵胎《医学源流论》亦谓:“小儿纯阳之体,最宜清凉”。认为小儿体禀

  • 弹提法

    推拿手法名。见杜自明《中医正骨经验概述》。又称“提弹法”。以手指紧捏肌肉或肌腱,用力拉捏,然后放开,使其弹回,如拉放弓弦状。适用于颈项、肩背部。可舒筋活络、畅通气血。常用于风湿痹痛等症。

  • 松胶香

    见《刘涓子鬼遗方》。即松香,详该条。

  • 迎风冷泪

    病证名。见《古今医统》。多由肝肾两虚,精血亏耗所致。症见遇风则冷泪频流。治宜补益肝肾,可选用左归丸或菊睛丸酌加川芎、白芷、蕤仁、五味子等。

  • 目上网

    指足太阳筋的支筋,网维于目上胞。《灵枢·经筋》:“太阳为目上网。”

  • 时德元

    【介绍】:金代医生。太医院判官。1200年(承安五年)曾赴西夏为桓宗李纯佑母治风病。

  • 蛇不过

    见《浙江民间常用草药》。为虎刺之别名,详该条。

  • 身热

    指全身发热的症象。《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阳胜则身热。”亦有阳气虚衰而见身热者。《素问·刺志论》:“气虚身热,此谓反也。”详发热条。

  • 几几(shū 殊)

    项背强硬,俯仰不舒,不能自如的症状。《素问·刺腰痛》:“腰痛侠脊而痛至头几几然。”《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太阳病,项背强几几。”

  • 万病验方

    见简易备验方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