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诗词>中医中药>中医百科>气功

气功

体育疗法之一。发挥病人主观能动性用以防治疾病的一种方法。导源于古代的“吐纳导引”,有坐、卧、站等姿式。经近年的实践研究,初步认为专心用功,用调息、意守等方法,调整呼吸之气,使其逐步达到缓、细、深、长,从而使大脑皮层得以发挥其对机体内部的主导调节作用,血中含氧量增加,促进全身气机的畅通,加强肠胃消化功能和全身物质代谢,达到疏通经络、调和气血阴阳,保健强身,防病治病的目的。练功方法多种,比较常见的如放松功内养功等。但气功在古代的发展过程中,曾掺杂道家、佛家唯心之说,应加区别对待

猜你喜欢

  • 两胁下痛

    证名。指两侧胁肋下疼痛。多由气滞痰凝瘀阻所致。亦可见于肝咳。《素问·咳论》:“肝咳之状,咳则两胁下痛,甚则不可以转。”详胁痛、胁下痛各条。

  • 修脚术

    简称修脚。即治脚病的手术方法。明《外科启玄》卷七,已有修脚人的记载。目前随各地风俗不同,约有三路师承,河北路、江苏路、山东路。河北路以北京为发展中心,特点是技术巧妙、活茬细致,擅长于修治各种脚病。江苏

  • 南北经验医方大成

    书名。10卷。本书为孙允贤《医方大成》的增补本改名者。参见医方大成条。

  • 法琮

    【介绍】:宋代医僧,四明(今浙江宁波)人。是医僧元觉之弟子,精医术。

  • 牛肉积

    病证名。指因多食牛肉停滞不化者。《医钞类编》卷九:“牛肉积,捣马鞭草汁或生姜汁饮之。”参见肉积条。

  • 寒郁

    证名。郁证之一。见《景岳全书·杂证谟》。因寒邪内郁所致。《杂病源流犀烛》卷十八:“寒之所郁,呕吐清水,腰腹痛,疝癥瘕,下利清白者是。”治宜温散,用理中汤、五积散等方,或干姜、肉桂、附子、吴茱萸、荜拔、

  • 徐谦

    【介绍】:明代医家。字仲光,号澄观。浙江嘉兴人。撰有《仁端录》十六卷,后经其弟子陈葵加以删定,为论痘疹的专书。主要论述治痘方法,主张按五脏所主及经络传变,观形察色而诊治,并附治疹之法。其所述治痘之法着

  • 大刚风

    八风之一。指从北方来的风邪。《灵枢·九宫八风》:“风从北方来,名曰大刚风,其伤人也,内舍于肾,外在骨与肩背之膂筋,其气主为寒也。”

  • 足寒

    证名。指两足有寒冷的感觉。多由阳气虚弱,阴寒下盛所致。《素问·解精微论》:“阴并于下,则足寒,足寒则胀也。”《素问识》卷八:“阳气不降,阴气不升,故上为目无所见,而下为足寒。”

  • 手太阴标本

    六经标本之一。《灵枢·卫气》:“手太阴之本,在寸口之中;标,在腋内动也。”马莳注:“手太阴肺经之本,在寸口之中,即太渊穴,标在腋内动脉,即中府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