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诗词>中医中药>中药方剂>断红丸

断红丸

《重订严氏济生方》:断红丸

药方名称断红丸

处方侧柏叶(微炒黄)川续断(酒浸)鹿茸(燎去毛,醋煮)附子(炮,去皮、脐)黄耆(去芦)阿胶(锉,蛤粉炒成珠)当归(去芦,酒浸)各30克白矾(枯)15克

制法上为细末,醋煮米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主肠风、痔疾已久,脏腑虚寒,便血不止,面色萎黄,日渐羸瘦。

用法用量每服70丸,空腹时用米饮送下。

摘录《重订严氏济生方》

张氏医通》卷十四:断红丸

药方名称断红丸

处方侧柏叶(炒香)川续断(酒炒)各9克鹿茸1具(酥炙)

制法上三味,为细末。醋煮阿胶为丸。

功能主治主虚寒便下血,延久不止,面色淡暗者。

用法用量每服40~50丸,乌梅汤、人参汤、米饮汤任下。

摘录张氏医通》卷十四

方出《丹溪治法心要》卷五,名见《东医宝鉴·外形篇》卷四:断红丸

药方名称断红丸

处方大黄(煨过)3钱,桃仁3钱(去皮尖),当归半两,槟榔半两,皂角仁5钱,黄柏5钱,荆齐穗5钱,枳壳5钱,猬皮1两(炙),黄连1两,秦艽1两,槐角子1两。

制法上为末,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肠风下血,独在胃与大肠出。

用法用量每服50丸,食前白汤送下。

如鲜血下甚者,加棕榈灰、莲房灰各5钱。

摘录方出《丹溪治法心要》卷五,名见《东医宝鉴·外形篇》卷四

《济生》卷八:断红丸

药方名称断红丸

别名剪红丸

处方侧柏叶1两(微炒黄),川续断1两(酒浸),鹿茸1两(燎去毛,酒煮),附子1两(炮,去皮脐),黄耆1两(去芦),阿胶1两(锉,蛤粉炒成珠子),当归1两(去芦,酒浸),白矾(枯)半两。

制法上为细末,醋煮米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补肾。主肠虚,脏腑久虚而肠风痔疾,下血不止,或所下太多,面色萎黄,日渐羸瘦。

用法用量剪红丸(《丹溪心法附余》卷十一)。

摘录《济生》卷八

猜你喜欢

  • 赤龙皮散

    《圣惠》卷七十九:赤龙皮散药方名称赤龙皮散处方赤鲤鱼皮4两(烧灰),虻虫1分(微炒令黄,去翅足),水蛭1分(微煨令黄),蒲黄半两,琥珀半两,乱发灰半两,麝香1钱(细研)。制法上为细末。功能主治产后滞血

  • 杜煎鹿角胶

    药方名称杜煎鹿角胶处方鹿角50两,黄精8两,熟地8两,杞子4两,樱子4两,天冬4两,麦冬2两,牛膝2两,楮实2两,菟丝子2两,桂圆肉2两。功能主治四肢酸痛,头晕眼花,崩带遗精,一切元阳虚损劳伤。用法用

  • 莲子丹

    药方名称莲子丹处方新莲肉4两(去心皮),白龙骨1两(醋煮),甘草1分。制法上为末。车前草汁,入面少许,煮糊为丸,如绿豆大。功能主治真气虚惫,口苦舌干,心常惨戚,夜多异梦,昼少精神,或梦鬼交通,遗泄白浊

  • 苁蓉饮

    药方名称苁蓉饮处方苁蓉、当归、地黄、桃仁、陈皮、麻仁、郁李仁、柏子仁。功能主治肾阴不足,两尺脉弱,大便秘。用法用量兼服紫苏粥。摘录《证治宝鉴》卷七

  • 发疱膏

    药方名称发疱膏处方葛上亭长(或斑蝥)。制法上为末,将严醋和匀如泥,摊绵絮。功能主治黑障,青盲、疫眼、打扑眼、痘疹入目等。用法用量贴百会、耳后、眉棱等,用硬膏封上面,则1夜而发水疱。摘录《眼科锦囊》卷四

  • 解毒利湿汤

    药方名称解毒利湿汤处方银花31g,炒苡仁31g,生黄耆3g,连翘15g,茯苓15g,汉防己12g,猪苓12g,泽泻12g,桂枝9g,甘草3g。功能主治剥脱性皮炎。用法用量水煎,内服。发痒,加蛇床子、僵

  • 川槿汤

    药方名称川槿汤处方川槿皮白蔹等分功能主治主肺痈日久不敛者。用法用量水煎服。摘录《类证治裁》卷二

  • 龟版胶

    药方名称龟版胶处方龟版1600两,陈皮16两,甘草16两,冰糖80两,黄酒48两,阿胶240两,香油24两。制法先将龟版浸泡7天,取出下锅煮之,和上药料浓缩成胶。装槽散热,凝固后再出槽,切成小块长方形

  • 天竺饮子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天竺饮子药方名称天竺饮子处方川郁金(用皂角水煮.切作片.焙干)、甘草(炙),各二十两;大栀子仁(微炒)、连翘,各二十两;雄黄(飞研)五两,瓜蒌根十斤。炮制上为细末。

  • 大玄胡汤

    药方名称大玄胡汤处方莪术、三棱、当归、芍药、官桂、槟榔、厚朴、木香、玄胡、大黄、桔梗、川楝子、川芎、甘草(炙)、黄芩。功能主治破滞气。主用法用量水煎服。摘录《丹溪心法》卷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