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名。出《杂病源流犀烛》卷二十四。即连珠喉风。详该条。
见《湖南科技情报(医药卫生)》1973;(3):44。为八月札之别名,详该条。
出《诸病源候论》卷三十七。即经漏,详该条。
【介绍】:见黄宰条。
宋代医官职称。系翰林医官院之最高官职,共2人,掌管全院工作。参见翰林医官院条。
①见《湖南药物志》。为女萎之别名。②见《四川中药志》。为川木通之别名。各详该条。
①见清·赵其光《本草求原》。为枫香寄生之别名。②见萧步丹《岭南采药录》。为金盏银盘之别名。③见《广西中药志》。为豨莶之别名。各详该条。
十剂之一。用轻清升散药物组成,具有解除肌表邪气作用的方剂。《沈氏尊生书·要药分剂》:“徐之才曰:轻可去实,麻黄、葛根之属是也。”张从正曰:“风寒之邪,始客皮肤,头痛身热,宜解其表。《内经》所谓因其轻而
经外奇穴名。见《经外奇穴汇编》。位于髂前上棘下方凹陷(维胞)斜下1寸处;或于维道穴斜下2寸处取穴。主治子宫下垂。直刺0.5~1寸。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0分钟。
【介绍】:清末医生。字春渠。渺水(浙江海盐县西南)人,于1874年辑有《人身谱》1卷、《歌方集论》4卷,1891年刻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