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诗词>中医中药>中医百科>折肱漫录

折肱漫录

医话著作。6卷(一作7卷)。明·黄承昊撰。初刊于1635年。黄幼年多病,自称“凡方书所载之症十患四五,本草所载之药亦十尝四五。”遂取“三折肱成良医”之义,题名为《折肱漫录》。书中记录了黄氏亲身阅历,分养神、养气、医药三门,有医理、有医案,可资借鉴。此书收入《六醴斋医书十种》中。

猜你喜欢

  • 化热

    外感表证传里所表现的热性病变。风、寒、燥、湿等外邪侵入人体后,在初期阶段,多有恶寒、苔薄白等表寒症状;如病邪传入气分以后,则出现不恶寒反恶热、口渴唇干、心烦、便秘、尿赤、舌红苔黄、脉数等症,显示病邪化

  • 怀娠

    出《金匮要略·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即妊娠。详该条。

  • 水不化气

    指水液代谢障碍而引起小便不利、水肿等。水液的输化和排泄,必须经过气化的过程,这与肺、脾、肾的气化功能有密切关系。如气化功能失调,尤以肾阳虚损,以至不能维护三焦水道的通调,则水液不能蒸发化气而输布全身,

  • 开内障眼

    古代眼科手术方法。见《太平圣惠方》卷一百三十三。即金针开内障。详该条。

  • 病名。一作。①淋症的古称。《素问·奇病论》:“有癃者,一日数十溲。”《三因极一病证方论·淋闭叙论》:“淋,古谓之癃。”详见淋条。②指小便不利,属癃闭之轻者。《类证治裁·闭癃遗溺》:“闭者小便不通,癃者

  • 湿痰眩晕

    病名。见《证治汇补·眩晕章》。因湿痰壅遏清阳所致。证见头目昏重,胸闷纳呆,恶心呕吐,体多肥胖,苔白腻,脉濡。治宜燥湿化痰。用半夏白术天麻汤、温胆汤等方。兼见气虚者,宜六君子汤。参见痰晕条。

  • 肾积

    古病名。五积之一。《难经·五十四难》:“肾之积,名曰贲豚。”《脉经·平五脏积聚脉证》:“诊得肾积脉沉而急,苦脊与腰相引痛,饥则见,饱则减,少腹里急,口干,咽肿伤烂,目,骨中寒,主髓厥,善忘,其色黑。”

  • 开金锁

    见《上海常用中草药手册》。为金荞麦之别名,详该条。

  • 玉梁骨

    骨名。即下颌骨的关节突。《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玉梁骨,即耳门骨。其处上即曲颊,下即颊车,两骨之合钳也。”

  • 胆草

    见《药品化义》。为龙胆草处方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