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诗词>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心俞

心俞

经穴名。代号BL15。出《灵枢·背腧》。属足太阳膀胱经。心之背俞穴。位于背部第五、六胸椎棘突间旁开1.5寸处;布有第五、六胸神经后支的内侧皮支,深层为外侧支;并有肋间动、静脉后支的内侧支和颈桡动脉降支通过。主治惊悸健忘心烦癫痫癫狂,失眠,咳嗽吐血;以及风湿性心脏病,冠心病,心动过速或过缓,心律不齐,心绞痛等。斜刺0.3~0.5寸。艾炷灸3~7壮;或艾条灸5~15分钟。

猜你喜欢

  • 禁针穴

    古人认为禁用针刺的穴位。后世将部分不宜深刺的穴位也归入这一范畴,所以文献上对这类穴位的记载逐渐增加。禁针穴在《素问·刺禁论》中曾作专篇论述。这些穴位多半在重要脏器或动脉所在处;易因针刺不当,造成不良后

  • 外游丹毒

    病名。见《外科或问》。即游丹。见该条。

  • 楼护

    【介绍】:西汉时期人。父为世医,楼护年少时曾研读医书,后又投身政界。

  • 会元针灸学

    针灸著作。又名《古法新解会元针灸学》。焦会元编。综合性针灸著作。书中除引录古代多种有关针灸文献外,还对于每个腧穴名称作了解释,并在治疗方面,提供了作者的经验。现有1937年铅印本。

  • 虎须疔

    病名。《疡医准绳》卷二:“虎须疔生于唇下。”证治同人中疔。

  • 厥热胜复

    病证名。指伤寒邪传厥阴,阴阳消长的一种临床表现。由阴阳胜复所致。《伤寒论·辨厥阴病脉证并治》:“伤寒病,厥五日,热亦五日,设六日,当复厥,不厥者自愈。”《伤寒论条辨》:“厥五日,热亦五日,阴阳胜复无偏

  • 呕乳

    病证名。亦称溢乳。小婴儿呕乳,无其他症状,往往是由于小儿贲门松弛,乳母哺乳方法不当,以致有时在哺乳后有少量乳汁倒流出口腔而出现呕乳。《幼科发挥》:“初生小儿,胃小而脆,容乳不多,为乳母者,量饥而与之,

  • 王氏清暑益气汤

    即清暑益气汤第一方,见清暑益气汤条。

  • 影疹

    指麻疹疹出不透,隐隐于皮肤之内者。清·马之骐《疹科纂要》:“麻疹正出之时,时有时无,欲出不出,如物影之摇动,谓之影疹。”治以透疹为主,宜升麻葛根汤、化斑汤,其影疹不日即出。如小便不通而热甚者,宜四苓汤

  • 沈氏中暑汤

    《杂病源流犀烛·六淫门》卷十二方。黄连六分(用吴茱萸五粒,泡水一至二匙拌),知母一钱(用干姜一分,泡水一至二匙拌),远志一钱(用石菖蒲汁四至五匙拌),羚羊角一钱,川贝母二钱(用熟艾半分,泡水一至二匙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