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诗词>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心主

猜你喜欢

  • 皮肤不仁

    证名。又称肌肤不仁。指肌肤麻木,不知痛痒的症象。多由邪入于肌肤,气血运行不畅所致。《诸病源候论·风不仁候》:“其状,搔之皮肤如隔衣是也,诊其寸口脉缓,则皮肤不仁。”可见于中风后遗症、痹证等疾患。

  • 慎柔五书

    书名。5卷。明·胡慎柔撰。初刊于1636年。现存系经清·石震校订本。内容包括:师训第一,医劳历例第二,虚损第三,痨瘵第四及医案第五,共五篇,具有丛书性质。其内容以内科虚损类疾病为主,兼及其他杂病的证治

  • 养津液

    即生津。详该条。

  • 岁会

    运气术语。又称岁位。指中运与岁支之气相同,同时又当五方之正位,即土居中央,木居东方,火居南方,金居西方,水居北方,则为岁会年。《素问·六微旨大论》:“木运临卯,火运临午,土运临四季,金运临酉,水运临子

  • 喘证

    证名。简称喘,亦称喘逆、喘促。古称上气、喘息,一般统称气喘。以呼吸急促为特征。发病多与肺肾有密切关系。《类证治裁·喘证论治》:“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肺主出气,肾主纳气,阴阳相交,呼吸乃和,若出纳升

  • 某些疾病的病理产物或致病因素。不论因病生痰,或因痰致病,均与肺、脾二脏有关,有“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的说法。①指呼吸道分泌的病理产物。如热痰、寒痰、燥痰等。②指病因病证。如风痰、痰火、痰湿、痰

  • 追痨仙方

    见医方全书条。

  • 首疽

    病名。出《刘涓子鬼遗方》卷一。由于少阳三焦经热毒郁滞所致。疽生于瘈脉(在颞骨乳突根部稍前耳后肌中)、翳风(在腮腺后沿乳突和下颌角之间)二穴。初起多憎寒壮热,口渴。若溃黄色脓者为顺,出黑色稀水者为恶候,

  • 风眼

    病证名,出《诸病源候论》卷二十八。①《银海精微》:“拘急牵飕,瞳青胞白,痒而清泪,不赤不痛,是谓之风眼。”②《诸病源候论》:“由冒触风日,风热之气伤于目,而眦睑皆赤烂,见风弥甚,世亦云风眼。”

  • 六节

    节,谓一定的度数。古人以甲子纪天度,六十日甲子一周而为一节。又从六节以度三阴三阳及六气之变化以至人之六腑等。《素问·六微旨大论》:“愿闻地理之应六节气位何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