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名。口角流涎,难以控制。《张氏医通》:“夫脾主涎,脾虚则不能收摄,多兼流涎。”参见脾风多涎、脾热多涎、脾冷涎多、脾虚多涎各条。
丛书名。清·叶志诜编集。刊于1850年。全集收辑有关生理解剖著作四种。包括陈会《全体百穴歌》;沈绂《十二经脉络》,专述十二经脉起止部位及循行部位;沈金鳌《脉象统类》,以浮、沉、迟、数、滑、涩为纲,阐明
①阻格不通、格拒。《灵枢·脉度》:“阳气太盛,则阴气弗能荣也,故曰格。”《素问·气交变大论》:“阴厥且格。”②吐逆证。《伤寒论·平脉法》:“寸口脉浮而大,浮为虚,大为实,在尺为关,在寸为格,关则不得小
即唇。详该条。
原有舌苔突然剥脱的舌象。即光剥舌,详该条。
见《普济方》卷七十八。即照水丹。见该条。
见《本草纲目拾遗》。为胖大海之别名,详该条。
出元·滑伯仁《麻证新书》。麻疹的别称。详该条。
证名。见《银海精微》。目盲之俗称。详该条。
出《医学启源》。为罂粟壳之处方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