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诗词>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少阴病

少阴病

病名。六经病之一。多因邪传少阴,心肾阳气衰微,阴寒内盛所致。本病特征是脉微细,但欲寐四肢逆冷下利清谷,甚至汗出亡阳等。《伤寒论·辨少阴病脉证并治》:“少阴之为病,脉微细,但欲寐也。”《注解伤寒论》卷六:“少阴为病,脉微细,为邪气传里深也。卫气行于阳则寤,行于阴则寐。邪传少阴,则气行于阴而不行于阳,故但欲寐。”《伤寒指掌》卷二:“少阴证,仲景以脉微细,但欲寐为主病。此指正气之虚,非示邪气之实也。……引衣蜷卧,下利清谷,腹痛吐泻,是少阴虚寒见证。”治宜温经回阳,如四逆汤等方。其病可从三阳病传变而致,亦有因寒邪直中少阴引起。少阴病如见阴虚火旺,为热伤肾阴证。《伤寒溯源集·少阴热证》:“热邪内郁心烦不得卧,致手足两少阴俱受病也,以黄连阿胶汤主之者,所以泻心家之烦热,益肾脏之真阴也。”参见伤寒、六经病条。

猜你喜欢

  • 脾疳积

    病证名。出《证治准绳·幼科》。指两胁间有块如石,按之则痛的证候。多由病者营卫俱虚,外感风寒,内伤乳食,停滞既久,以致肝脾气滞血瘀而成。其症可伴有面黄肌瘦,肚硬而胀,肝脾肿大,触痛明显等。治宜利气活血,

  • 刘乘锦

    【介绍】:见刘奎条。

  • 即瘴气,详该条。

  • 虎牙刺

    见《湖南药物志》。即虎刺,详该条。

  • 离魂症

    病名。指一种神情不宁,有虚幻感觉的病症。多因肝虚邪袭,神魂离散所致。《杂病源流犀烛·不寐多寐源流》:“有神气不宁,每卧则魂魄飞扬,觉身在床而神魂离体,惊悸多魇,通夕不寐者,此名离魂症。由肝藏魂,肝虚邪

  • 洪锦斋

    【介绍】:见洪兆芳条。

  • 清金保肺汤

    《医醇賸义》卷二方。天门冬、麦门冬各一钱五分,南沙参、北沙参、玉竹、杏仁、栝蒌皮、海蛤粉各三钱,石斛、贝母、茜草根、茯苓各二钱,梨三片,藕五片。水煎服。治肺受燥热,发热咳嗽,甚则喘而失血。

  • 虚中积

    病证名。指脾胃虚弱而挟有积滞。由脾胃素虚,加之乳食不节而形成。《证治准绳·幼科》:“其候浑身微热,不思饮食,昏昧神缓,抱着一似睡未觉,肚热足冷者,多因吐泻大病及攻击之后而得此候。”治宜补益消积。用参苓

  • 乾疽

    病名。出《外科真诠》卷上。生于肩之前廉(肩峰前侧)的无头疽,属大肠经。证治见肩疽条。

  • 香菜

    ①见《嘉祐补注神农本草》。为罗勒之别名。②出《韵略》。为芫荽之别名。各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