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诗词>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小便赤涩

小便赤涩

证名,出《素问·本病论》。《圣济总录·大小便门》:“膀胱者,津液之府,与肾合而主水,共为表里,行于小肠,入于胞为溲便。今胞内有客热,入于膀胱,致水液不利,故小便赤涩也。”《证治准绳·杂病》:“汗多而小便赤涩,暑月多有此证,盛暑所饮既多,小便反涩少而赤,缘上停为饮,外发为汗,津液不通,小肠涩闭,则水不运下,五苓散。……然有虚劳汗多而赤涩者,却是五内枯燥,滋腴既去,不能生津,故溺涩而赤,不宜过用通小便之剂,竭其肾水,唯当温养润肺,十全大补汤养荣汤之类自足选用。汗者心液,心主血,血荣则心得所养,汗止津生,不待通而溺自清矣。诸失精血及患痈毒人或有小便赤涩之证,此亦是枯竭不润之故,并宜前法。”小便赤涩而频数疼痛者,为淋证,详热淋条。

猜你喜欢

  • 二龙摆尾

    小儿推拿方法名。见《幼科推拿秘诀》。详双龙摆尾条。

  • 肝火腹胀

    病证名。指肝火克脾、气机不畅所致的腹胀。《症因脉治》卷三:“肝火腹胀之症,目睛黄,两胁痛,小腹胀急,或攻刺作痛,或左边胀甚,小便赤,夜不得寐。”多因恼怒、酒热伤肝,肝气怫郁,气机不利所致。治宜泻火疏肝

  • 针刺疗法

    针灸疗法的一大类。简称针法。指应用特制的针具,刺激肌体穴位以防治疾病的方法。一般是指用毫针刺激经穴、奇穴等治疗疾病(即体针);如以其它针具及特殊刺激形式或刺激特殊部位的穴位者,则另有专称。如耳针疗法、

  • 费杰

    【介绍】:明代医生。字世彦。浙江绍兴人。世医出身,在当地以医术闻名,性格慷慨,乐于助人。著有《名医抄》、《经验良方》等书,皆佚。

  • 黑仁

    解剖名。见《银海精微》。即黑睛。详该条。

  • 肾虚耳聋

    耳聋的一种。见《圣济总录》卷一百一十四。《太平圣惠方》卷三十六:“夫肾为足少阴之经,内藏精而气通于耳,耳宗脉之所聚也。若精调和,则肾脏强盛,耳闻五音。若劳伤血气,气兼受风邪,损于肾脏,而精脱,精脱者则

  • 咽喉不利

    证名。系指咽喉不适,或干、或痛、或异物感,呼吸吞咽均感不适。为多种咽喉疾患之常见症状之一。《诸病源候论》卷三十:“府藏冷热不调,气上下哽涩,结搏于喉间,吞吐不利,或塞或痛。故言咽喉不利。”有虚实之别。

  • 排脓托毒

    简称排托。即内托中的托毒透脓法。详内托条。

  • 疹后肺痈

    病证名。麻疹后并发肺痈。《治疹全书》:“疹后久嗽,痛引胸胁,或吐脓血,或吐如米粥者,此肺内生毒也,名肺痈。”治宜泄热豁痰,解毒排脓。用宁肺桔梗汤(《治疹全书》方:桔梗、贝母、枳壳、杏仁、瓜蒌根、生黄耆

  • 五劳所伤

    因劳逸不当,气、血、筋、骨活动失调而引起的五类劳损。《素问·宣明五气篇》:“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是谓五劳所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