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证名。半产即小产,指由于小产造成的腹痛。参见产后腹痛条。
见《玉局方》。即樟树皮。详该条。
即皮肤。《灵枢·九针论》:“皮者,肺之合也。”参见皮毛条。
见《广州植物志》。为阿利藤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①出《仙传外科秘方》卷九。又名脱疽疔。消渴病合并脱疽者。初发可先治消渴,服流气饮、苦参丸以解毒生肌,外用桐油及无名异煎至一沸入花椒一勺、加蓼叶在内同煎,浸七天后,单以此叶贴在患处,余可参见脱疽条
书名。1卷。十二世纪中期南宋·闻人耆年撰于1226年。1245年孙炬卿重刊,并附佚名氏《骑竹马灸法》及《竹阁经验备急药方》二种,三书合为一书,仍称《备急灸法》。书中介绍了22种急性疾病的灸法,并附简明
【介绍】:见胡文涣条。
见《伤寒标本心法类萃》卷下。即益元散第一方,见益元散条。
经外奇穴别名。出《备急千金要方》。即悬命,见该条。
病证名。见《竹林女科证治》。多因气血俱虚,脾肾阳虚,运化功能减弱所致。《女科经纶》引朱丹溪语:“色淡者,虚而有水混之也。”治宜补气血以调经。用八珍汤加黄芪、香附、生姜,兼常服六味地黄丸。虚甚者加干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