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诗词>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子淋

子淋

病名。出《诸病源候论》卷四十二。亦称妊娠小便淋痛。指妊娠期小便淋漓疼痛。孕妇因阴虚实热湿热气虚等原因,致使膀胱气化不行,出现小便频数,点滴而下,淋漓疼痛的病症。阴虚者,为阴亏肾水不足,脬为火灼,津液涩少,故小便淋痛,兼见两颧渐红,心烦不宁,治宜清热滋阴通淋,用知柏地黄丸;实热者,为心移热于小肠,传入膀胱,灼伤津液,兼见口苦口渴、口舌生疮,治宜清热泻火通淋,用导赤散;湿热者,为湿热下注,蕴结膀胱,气化不利,兼见肢体倦怠,小便涩痛,治宜清热利湿通淋,用五淋散;气虚者,因中气素虚,胎长膀胱受迫,气虚不能约制其水,兼见小便不能约制,溺后痛甚,治宜益气止淋,用益气止淋汤(《女科正宗》:人参黄芪白术茯苓、麦冬、益智仁升麻甘草)。

猜你喜欢

  • 黄花大远志

    见《草药手册》。为黄花倒水莲之别名,详该条。

  • 驴耳朵菜

    见《全国中草药汇编》。为紫菀之别名,详该条。

  • 乳悬

    病名。《医学入门》:“乳悬,乃产后瘀血上攻,忽两乳伸长,细小如肠,直过小腹,痛不可忍,名曰乳悬,危证也。”治疗参《医宗金鉴·妇科心法要诀》:“宜浓煎芎归汤,不时饮之,以其余药熏鼻,则瘀散乳即上升。如不

  • 沙书瑞

    【介绍】:清医家。字序五。祖籍毗陵(今江苏常州),自祖父始定居镇江。兄书玉,亦精医,昆仲医名振大江南北。尝助其兄著成《医原纪略》、《疡科补疽等。子孙均世其学。

  • 胃阴不足

    即胃阴虚。详该条。

  • 津血同源

    津和血均源于饮食精气所化,同属人体的阴液。它们在生理上互相作用,互相转化,参与周身体液的调节,病理上则互相影响。《灵枢·营卫生会》:“故夺血者无汗,夺汗者无血。”因大汗则津泄,故对失血、贫血者不宜发汗

  • 食减

    指饮食减少。《素问·气交变大论》:“岁土太过,雨湿流行,肾水受邪。民病腹痛,……食减,四肢不举。”治详不能食条。

  • 幼科发挥

    书名。又名《家传幼科发挥秘方》、《幼科发挥大全》。2卷。明·万全撰。约刊于16世纪中期。本书按照五脏主病的系统分别论述了多种儿科病证的诊断和治疗。有不少个人独到的见解,并较详细地介绍了作者本人的一些治

  • 经来色紫

    病证名。见《竹林女科证治》。多因情志失调,肝郁化火,郁火伤气,气热灼血,以致月经色紫,稠粘,症属实热。治宜清热调经。方用四物连附汤(四物汤加黄连、香附)。

  • 张天师草还丹

    《医垒元戎》卷九方。地骨皮、生地黄、石菖蒲、牛膝(酒浸一宿)、远志、菟丝子(酒浸三宿)各等分。为末,炼蜜为丸,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空腹温酒或盐汤送下。治鬚鬚早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