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部的俗称。《金匮要略·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此人肚中寒。”
①《银海精微》卷上方。楮实(微炒)、枸杞子、五味子、制乳香、川椒(去目,炒干)、人参各一两,熟地黄(酒浸)二两,肉苁蓉(酒浸)、菟丝子(酒浸,蒸)各四两(一方加当归)。为末,炼蜜为丸,梧桐子大,每服三
病证名。出《诸病源候论》卷三十八。指经血漏下夹有黄色之液体。参见经漏条。
经穴别名。出《针灸甲乙经》。即瘈脉。见该条。
见医述条。
即恬惔。详恬惔虚无条。
小便的别称,详尿条。
病名。是一种慢性顽固性皮肤病。见《外科正宗》卷四。多因风、湿、热、虫四者为患。发无定处,初为皮肤发痒,后起淡褐色粟粒样丘疹,表面有落屑,病损逐渐扩大,融合成片,形成肥厚粗糙皮损,形状不一,瘙痒明显,搔
注病之。《诸病源候论·劳注候》:“人大劳虚,而血气空竭,为风邪所乘,致不平复,小运动,便四肢体节沉重,虚噏啜乏汗出,连滞不差,小劳则极,故谓之劳注。”参见疰条。
见《广东中草药》。为粪箕笃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