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卒】:1889~1976【介绍】:现代医史学家。字冶愚,自号红杏老人。江苏镇江人。早年跟随丁福保学医,后专攻中国医学史。于1919年写成我国第一部医史著作《中国医学史》。该书被收入商务印书馆之《中
病名。《诸病源候论·食鲐鱼中毒候》:“此鱼肝及腹内子有大毒,不可食。食之,往往致死。”即河豚中毒。详该条。
病名。系指由阴亏而虚火上灼咽喉,致咽喉疼痛,腐烂色白者。《喉症指南》:“痨证白喉,脉沉细而数,按之无力,由阴虚火燥所致,非时疫白喉证也。其证咽喉痛极,而水米难下,渐至朽烂,形容枯稿,面目憔悴,宜用郑氏
病证名。①即慢脾风。出《婴童百问》。②指血虚、阴虚内生的风证,亦称内风。多见于大汗、大吐、大泄、失血,或久病伤阴者。症见眩晕震颤,或手足蠕动,昏仆等。《临证指南》华岫云注云:“今叶氏发明内风,乃身中阳
《马培之外科医案》方。当归、赤芍药、新绛、桃仁、青皮、郁金、参三七、枳壳、苏梗、泽兰、瓦楞子。水煎服。治闪挫胁痛,瘀凝于络,肋骨肿胀者。
症名。见《杂病源流犀烛·暑病源流》。又名疰夏,一作注夏。《证治准绳·杂病》:“痿发于夏,俗名注夏。”多由素体脾胃虚弱,或阴气不足,感受暑令湿热之气所致。症见倦怠、四肢不举、赢瘦、不能食等。治当清暑益气
出《本草纲目》。又名石碱、花碱、水碱。为从蒿、蓼等草灰中提取之碱汁,和以面粉,经加工而成的固体。咸、苦,温。软坚,消积。①治积块,噎膈反胃。内服:3~9克,入丸、散。②治疣赘,研末调敷;虫牙痛,研末填
出《名医别录》即泽泻,详该条。
拳头,屈指向内而紧握的手。
气功术语。是指在气功锻炼中直接练“高深”功,或在较短期内完成该分几个阶段的功法。“顿”与“渐”相对,原出佛教禅宗中的顿悟、渐悟。李道纯《清庵莹蟾子语录》中说顿法是:“以精气神谓三元药物,下手一时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