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诗词>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太医院

太医院

古代医疗机构名。系专门为上层封建统治阶级服务的保健组织。始设于金代,元、明、清各代均设太医院。其管理官员和医师等的职称常有变动,名目不一。如金设太医院提点、使、副使、判官等官职,总管全院的各类事务,并选拔技术优良的人员充任管勾、正奉上太医副奉上太医等职。元太医院先后有宣差、尚医监提点等,其他有关职称繁多,不及备载。参见太医署、太医院提点等条。

猜你喜欢

  • 经不调

    见《景岳全书·妇人规》。即月经不调。详该条。

  • 针向补泻

    即迎随补泻,详该条。

  • 五主

    出《素问·宣明五气篇》。即五脏所主。详该条。

  • 小白花蛇

    见《中药志》。为金钱白花蛇之别名,详该条。

  • 黄帝内经素问详注直讲全集

    见素问直讲条。

  • 黄皮核

    见萧步丹《岭南采药录》。为黄皮果核之简称,详该条。

  • 尚骨

    经穴别名。出《循经考穴编》。即肩髃。见该条。

  • 经间出血

    病证名。即经间期出血。详该条。

  • 邵英俊

    【介绍】:唐代口齿科医家。撰有《口齿论》1卷、《排玉集》2卷等口齿科专著,是我国较早的口齿专书,均佚。

  • 松节汤

    《医学入门》卷六方。松节(炒黄)、桑白皮、苏叶各一两,槟榔三分,甘草五钱。加灯心二十根、生姜二片、童便三分,水煎服。治脚气入腹,心腹胀急,烦躁肿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