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书名。6卷。明·罗浮山人约撰于万历年间。刊于1696年。书中所集录的验方,分为固精、种子、妇人、小儿、诸风、痰火、须发等30门。现存1696年重刊本。
见《中药通报》(5):205,1956。为蛤蟆油之别名,详该条。
见圣济经条。
经穴别名。出《针灸甲乙经》。即气海,见该条。
二十三蒸之一。见《诸病源候论·虚劳骨蒸候》。详二十三蒸。
指平素患有水饮病的人。《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先渴后呕,为水停心下,此属饮家,小半夏加茯苓汤主之。”
【介绍】:见黄凯钧条。
见伤寒六书条。
出《吴普本草》。即卤碱,详该条。
病名。①《刘涓子鬼遗方》卷一:“……发夹脊两边大筋,其色苍,八日可刺,若有脓,在肌腹中……。”证治见外痈条。②出《外科启玄》卷六。又名痿漏、曲疽、冷疽。即生于昆仑穴(在外踝与跟腱之中央凹陷部腓骨短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