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诗词>中医中药>中药方剂>大健脾丸

大健脾丸

《古今医统》卷二十三:大健脾丸

药方名称大健脾丸

别名百谷丸(《古今医统》卷二十三)。

处方人参(清河者)60克(饭上蒸)白术(无油者)90克(土炒)枳实30克(饭上蒸)广陈皮60克(米泔洗)青皮30克(米醋炒)白茯苓60克(饭上蒸)半夏曲30克(炒)谷芽48克(炒)山楂肉30克(饭上蒸)川黄连48克(用吴茱萸15克浸,炒赤色,去萸),广木香15克(不见火)白豆蔻仁15克(炒)

制法上药为末,用长流水煮老米荷叶汤,滴丸绿豆大。

功能主治健脾养胃,除湿热,宽胸隔。主脾胃虚弱,食停气滞,湿热内阻,胸膈痞满,食欲不振,体倦乏力,大便溏薄或不畅,苔腻微黄。

用法用量每服100丸,空腹时用白汤送下。

摘录《古今医统》卷二十三

《医统》卷二十三:大健脾丸

药方名称大健脾丸

别名百谷丸

处方人参(清河者)2两(饭上蒸),白术(无油者)3两(土炒),枳实1两(饭上蒸),广陈皮2两(米泔洗),广青皮1两(米醋炒),白茯苓2两(饭上蒸),半夏曲1两(炒),谷芽1两6钱(炒),山楂肉1两(饭上蒸),川黄连1两6钱(用吴茱萸半两浸,炒赤色,去萸),广木香半两(不见火),白蔻仁半两(炒)。

制法上为末,长流水煮老米荷叶汤为丸,如绿豆大。

功能主治健脾养胃,滋谷气,除湿热,宽胸膈,去痞满,久服强中益气,百病不生,无精炯炯,长寿之基。理气健脾,和胃祛湿。主小儿脾胃脆弱,饱则易伤者。饮食不节,停湿伤脾,食物不化,体倦神疲。

用法用量方中半夏曲,《墨宝斋集验方》作“神曲”,有当归身,无山楂肉。

摘录《医统》卷二十三

猜你喜欢

  • 炒黄面

    药方名称炒黄面处方白面1斤(炒令焦黄)。功能主治泄痢肠胃不固。用法用量每服1匙头,空心温水调下。摘录《饮膳正要》卷二

  • 北杏炖雪梨

    药方名称北杏炖雪梨处方北杏10个 雪梨1个 白砂糖30~50克制法将北杏、雪梨、白砂糖同放炖盅内,加清水半碗,隔水炖1小时。功能主治化痰止咳,清热生津,润肺平喘。适用于慢性支气管炎以及肠燥便秘等。用法

  • 加减竹叶石膏汤

    药方名称加减竹叶石膏汤处方青竹叶30张桑叶皮各4.5克金银花9克 鲜苇茎(去节)30克 熟石膏9克 光杏仁9克连翘壳9克 白莱菔汁30毫升 生甘草1.8克 象贝母9克冬瓜子12克功能主治治痧麻之后,有

  • 加料平胃散

    药方名称加料平胃散处方厚朴(制)5两,橘皮5两,苍术(泔浸,炒)8两,甘草2两,茯苓2两,人参1两。制法上锉。功能主治调气暖胃,化宿食,消痰饮;辟风寒冷湿,四时非节之气。主脾胃不和,不思饮食,心腹胁肋

  • 麻黄钩藤散

    药方名称麻黄钩藤散处方钩藤、柴胡、半夏、甘草、菊花、枳壳、麻黄、石膏、葛根。功能主治肝厥如痫疾不醒,呕吐眩晕者。摘录《证治宝鉴》卷十一

  • 加味健脾补肾固精汤

    药方名称加味健脾补肾固精汤处方党参15克,白术15克,茯苓15克,金樱子15克,益智仁15克,莲须30克,薏米12克,甘草6克。功能主治健脾,补肾,固精。主脾肾亏虚,精微下泄,清浊相混。(乳糜尿)用法

  • 黑丸

    《幼幼新书》(古籍本)卷三十七引《张氏家传》:黑丸药方名称黑丸处方草乌32两(米泔浸3宿,洗去皮尖,薄切,晒干),甘草(切,焙)4两,零陵香4两,藿香(各洗,锉,晒)4两,茅香4两,五灵脂(洗去沙土,

  • 古月粉

    药方名称古月粉处方胡椒适量(研粉)。功能主治杀虫止痒。主慢性、亚急性皮肤搔痒症。用法用量外扑。摘录《赵炳南临床经验集》

  • 加味苍柏散

    药方名称加味苍柏散处方苍术1钱,白术8分,知母5分,黄柏5分,黄芩5分,当归4分,芍药4分,生地4分,木瓜3分,槟榔3分,羌活3分,独活3分,木通3分,防己3分,牛膝3分,甘草1分。功能主治湿热脚气。

  • 解毒行血膏

    药方名称解毒行血膏处方当归1两,刘寄奴1两,头发(洗净)1两,生地黄1两。制法用芝麻油6两,铜锅内煎4味,至发溶药里,滤滓入白蜡8钱,不住手搅,候药稍温下生寒水石、煨大黄、嫩黄柏、生白矾各1两,轻粉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