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名。见《张氏医通·胁痛》。指由积滞导致的胁痛。多由饮食不节,食滞内停,气机壅阻所致。临床表现为胁肋疼痛,肋下有条状扛起,胸闷不舒,恶心,食欲减退,其脉多滑,亦可见胁痛连脘,恶寒发热等症。治宜消导去积
【介绍】:清末医家。字康斋。海盐(今属浙江)人。著有《康斋医案偶存》等书。
《张氏医通》卷十五方。葛根、天花粉、麦门冬、生地黄各等分,升麻、甘草量减半。用糯米泔水煎,去滓,入茅根汁一合,调服。治痘疮发渴。
针灸著作。6卷。清·李学川撰。刊于1817年。卷1~2为“灵枢经文”、“素问经文”,系节录《内经》中有关针灸原文并加注释;卷3“群书汇粹“辑自历代医书中有关针灸的论述与歌赋;卷4“经穴考证”;卷5为各
①指幼儿数日内啼哭不止(《儒门事亲》)。②小儿夜啼,见灯即止者,此由点灯习惯,为拗哭(明·万全《育婴家秘》)。又名儿嗜灯花。③小儿初生,性多执拗,凡有亲狎之人,玩弄之物,一时不见,其心不悦而哭,谓之拗
经穴名,代号SI13。出《针灸甲乙经》。属手太阳小肠经。位于肩后,肩胛冈上窝内侧端,约当臑俞与第二胸椎棘突连线的中点处。布有第二胸神经后支的外侧支及副神经,深层为肩胛上神经肌支,并有颈横动、静脉降支通
《卫生宝鉴》卷十四方。木香、石三棱、京三棱、鸡爪三棱、青皮、陈皮各五钱,槟榔、肉豆蔻各一两,硇砂三钱。为末,姜汁打糊为丸,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姜汤送下,空腹、睡前服。治五脏痃癖气块。
【介绍】:见吴源条。
①指女子阴蒂过大。杨志一《生育问题》:“女子阴核过大,性欲一至亦能自举,状如阴中有角,故以角症名之,又名半阴阳,俗称雌雄人。”详见角条。②泛指两性畸形者。
经穴别名。出《千金要方》。即掖门,见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