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名。出《金匮要略·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指呕而有声无物吐出者。《诸病源候论·呕哕病诸候》:“干呕者,胃气逆故也。但呕而欲吐,吐而无所出。”有胃虚气逆者,宜橘皮竹茹汤、吴茱萸汤。有胃中寒者,宜半夏干姜
见清·汪双池《医林纂要·药性》。为鹿肾之别名,详该条。·
【介绍】:宋代医家。撰有《王素经验方》三卷。
【介绍】:见吕熊飞条。
病证名。指劳欲过度,真阴亏损,虚火上浮而致的大吐大衄。《不居集》卷十三:“格阳虚火失血:格阳失血,多因色欲劳伤过度,真阳失守于阴分,则无根虚火,浮泛于上,多见上热下寒,或头红面赤,或喘促躁烦,而大吐大
见萧步丹《岭南采药录》。为蒟酱叶之别名,详该条。
详补阳条。
【介绍】:隋代医家,撰有《食经》三卷,已佚。《医心方》卷三十引用其内容十多条。
见《广西药用植物名录》。为秋枫木之别名,详该条。
渴之俗称。详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