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啜。饮、吃。《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歠热稀粥。”
证名。指季肋部疼痛。《灵枢·本藏》:“肝偏倾则胁下痛也。”《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留饮者,胁下痛引缺盆。”参见两胁痛、两胁下痛、留饮各条。
见《四川中药志》。为眼子菜之别名,详该条。
十五络脉之一。出《灵枢·经脉》。即足厥阴络脉,见该条。
见明·赵贞观《绛血丹书》。即产后阴下脱。详该条及子宫脱垂条。
病症名。见《中国医学大辞典》。指大便秘结之由于三焦不和者。《丹溪心法附余·燥门》:“三焦不和,胸膈痞闷,气不升降,饮食迟化,肠胃燥涩,大便秘结。”用搜风润肠丸。参见大便秘结条。
指子时。《灵枢·营卫生会》:“夜半而阴陇为重阴。”参十二时条。
用沉降的药物,以治疗邪气上逆的病证。如咳嗽气上逆,痰多而稠,苔微黄,脉滑,用苏子降气汤。
见《金匮要略》。即桂苓五味甘草汤,见该条。
脉学著作。简称《脉诀规正》。2卷。清·沈镜编撰。刊于1693年。本书据高阳生《脉诀》予以删订加注,前有内景真传图说、脏腑十二官、四时五脏平脉、邪脉图、背部五脏之腧图说等;下卷并将《濒湖脉学》、奇经八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