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广西本草选编》。为黄水芋草之别名,详该条。
书名。清·徐大椿撰。初未刻印,1855年由王士雄根据抄本编辑并加按语刊行。案中叙述方药不甚详明,而治法灵活多变,随证而施,并有不少独到的临床见解,对读者颇多启发。
见《本草蒙筌》。为蟾蜍之别名,详该条。
出《救急易方》。为鱼腥草之别名,详该条。
即失笑散第一方,见失笑散条。
即胎儿。详该条。
经外奇穴名。见江苏省中医学校《针灸学》。位于足小趾内侧趾甲角旁约0.1寸处。主治小儿惊风,晕厥,脏躁等。浅刺0.1~0.2寸;或点刺出血。当施行知热感度测定法时,以本穴代替足少阴肾经涌泉穴测定温热值。
见《湖南药物志》。为兖州卷柏之别名,详该条。
即灰底黑纹舌。详该条。
出《神农本草经》。为甘草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