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四川中药志》。为珍珠草之别名,详该条。
经外奇穴名。出《千金翼方》。位于头部中线,枕外隆凸上缘直上1寸处。主治半身不遂。沿皮刺0.3~0.5寸;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0分钟。
病名。出《素问·五常政大论》。指大、小便不通之症。癃,小便不利;闷,通“秘”,大便秘结不通。《内经吴注》卷二十:小便不通为癃,大便不通为闷。”详癃闭、便秘、关格各条。
病症名。①感受南方山林间湿热瘴毒所致的一种温病。《诸病源候论·瘴气候》:“夫岭南青草黄芒瘴,犹如岭北伤寒也。南地暖,故太阴之时,草木不黄落,伏蛰不闭藏。杂毒因暖而生,故岭南从仲春讫仲夏行青草瘴。季夏讫
见《中药志》。为巴戟天之别名,详该条。
见《中药志》。为甲香之别名,详该条。
即阳明经证。详阳明经病条。
《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卷八十九方。柴胡、川芎、大黄、赤芍药、当归、栀子、五灵脂、木通、炒枳实、红花、牛膝、泽兰、苏木、生地黄、黄芩、桃仁。水煎,加老酒、童便调服。治膈下受伤。
病名。《圣济总录》卷十八:“紫癜风之状,皮肤生紫点,搔之皮起而不痒痛是也。”多由风邪挟湿,客于腠理,荣卫壅滞,不得疏泄,湿郁皮肤所致。证治参见紫白癜风条。
病证名。见《太平圣惠方》卷三十三。即蟹睛,离睛。详蟹睛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