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名。①淋病主症之一。《诸病源候论·诸淋候》:“肾虚则小便数,膀胱热则水下涩,数而且涩,则淋沥不宣,故谓之为淋。”《赤水玄珠》卷十五:“淋淋沥沥,点滴而出,或涩而疼,一日数十次或百次,俗名淋病者是也。
病名。见《医碥·淋》。多由痰气郁结,湿痰渗注而成。用七气汤、青州白丸子、渗湿汤等方。如因膏粱太过,食积成痰,流注成淋者,宜尿浸山楂、川连、丹皮、海浮石、玄明粉之类。参见淋条。
见《苏州本产药材》。即蒲种壳,详该条。
见《广西中草药》。为半枫荷之别名,详该条。
见《江苏省植物药材志》。为积雪草之别名,详该条。
见《本草蒙筌》。即凤凰衣,详该条。
我国历来有不少医生是子承父业,世代相传的。出身于这类医学世家的医生称为世医。
病证名。见《医宗必读·心腹诸痛》。指因受惊伤碍肝气所致的胁痛。治宜通阳疏肝理气,可用桂枝汤或散加减(《类证普济本事方》)。
见《广东中药》Ⅱ(生草药部分)。为扁豆花之别名,详该条。
【介绍】:见严子成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