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浙江民间常用草药》。为腹水草之别名,详该条。
戾气的简称。详该条。
证名。出《诸病源候论·血病诸候》。又名血汗、肌衄。详血汗条。
元代医官职称。始设于1322年(至治二年),共2人,以协助太医院院使掌管医事。官阶正三品。
病证名。见《医宗金鉴·幼科杂病心法要诀》。小儿生下无皮,除由早产发育未全所致者外,在旧时多由父母素患梅毒遗传而来。临床表现多为上半身或下半身赤烂,甚至色带紫黑,尤以鼻沟、肛门、阴囊等处更为明显。由于早
病证名。《银海精微》:“翳膜下生向上,谓之逆翳。”详逆顺生翳条。
证名。指闷乱烦热之状。出《素问·至真要大论》。参见闷瞀条。
经脉名称之一。包括手少阳三焦经和足少阳胆经。与厥阴经互为表里。《素问·阴阳离合论》:“厥阴之表,名曰少阳。”因位于半表、半里,有转输内外的枢纽作用,故有“少阳为枢”之说。参见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条
见《湖南药物志》。为铁线草之别名,详该条。
【介绍】:见吴谦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