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诗词>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偶方

偶方

七方之一。药味合于双数或由两味药组成的方。《儒门事亲》卷一:“偶方之说有三,有两味相配之偶方,有古之复方之偶方,盖方之相合者也。病在下而远者,宜偶方也;有数合阴阳之偶方,谓二、四、六、八、十也,皆阴之数也;君二臣四、君四臣六,亦合阴之数也,故偶方宜汗不宜下。”当前一般认为病因较为复杂,需要用二种以上的双数药味来治疗的为偶方,如金匮肾气丸

猜你喜欢

  • ①通骶。尾骶部。《灵枢·五色》:“其随而下至胝,为淫。”②皮厚。《素问·五藏生成篇》:“多食酸,则肉胝而唇揭。”

  • 何崇源

    【介绍】:见何金琇条。

  • 扑蛾痧

    病名。痧证之一。《痧症全书》卷中:“痰涎壅盛,喘急如锯,痛若喉蛾,但喉蛾内肿胀,痧只痛而无肿胀,形若急喉风,但喉风痛而不移,痧痛则无一定,且痧有痧筋可辨也。”《病源辞典》谓:多由热壅肺胃,痰涎壅盛,或

  • 吴文献

    【介绍】:明代医家。字三石。婺源花桥(今属江西省)人。少时喜好医术,为邑诸生时,仍不忘习医。后弃科举之途,专攻医术,精于《素问》,钻研各家之学。撰有《三石医案》、《药性标本》等书。

  • 毛藤果

    见清·赵楷《百草镜》。为鬼目之别名,详该条。

  • 禁方

    即秘方。过去在私有观念支配下,某些保存不传的秘方称禁方。解放后,在中国共产党的教育下,打破私有观念,公开秘方,所谓禁方、秘方已失去原来“禁”、“秘”的意义。

  • ①同涩。枯涩、滞涩。《素问·汤液醪醴论》:“荣泣卫除。”谓荣血枯涩,卫气的作用消失。②凝聚。《素问·举痛论》:“寒气入经而稽迟,泣而不行。”《素问·经络论》:“寒多则凝泣,凝泣则青黑。”③泪。《灵枢·

  • 鲁府禁方

    方书名。又名《鲁府秘方》。4卷。明·龚廷贤撰(一作刘应泰编)。刊于1594年。本书系作者在明宗室鲁王府任职时所录之验方汇编而成。并由鲁王府刊行,故以为书名。书中列病名110余种,附以作者收集或试用之治

  • 辨斑疹

    皮肤出现斑疹,可见于小儿风疹、麻疹等病,或见于温热病热入营血阶段,或见于出血性疾病。一般来说,出疹主在表为轻,出斑主在里为重。斑疹分布稀疏,色泽红润,热毒较轻;斑疹反复出现,分布稠密,色泽深红或紫暗,

  • 漏风

    古病名。又名酒风。因饮酒后感受风邪所致。《素问·风论》:“饮酒中风,则为漏风。”《备急千金要方》卷八:“因醉取风为漏风,其状恶风多汗,少气,口干善渴,近衣则身如火烧,临食则汗流如雨,骨节懈惰,不欲自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