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臭
病名。即体气。详该条。
病名。即体气。详该条。
病名。《喉白阐微》:“春温、夏热、秋燥、冬寒、四时皆患白烂。”泛指急性喉病伴有脓性糜烂面或似伪膜者。
病名,出《外科大成》卷二。即小腹痈,见该条。
出《新修本草》。即绿矾,详该条。
见《陕西中草药》。为石蕊之别名,详该条。
病证名。指小儿因惊风内钓而啼。《普济方》卷三百六十一:“夫惊风内钓啼者,阴阳两证:阴者起于吐之后,胃气虚弱,精神昏愦,嗞啀不宁,或不乳,项硬反张,手足瘈疭,内钓啼叫也;阳者起于身体发热,惊悸大哭,精神
是升发脾阳,以治脾虚气陷,胃失降纳之法。脾升则健,胃降则和。临床用于劳倦伤脾,胃阳不振,表现为体重肢困、怠惰嗜卧、恶风厥冷、口苦舌燥、饮食无味、食不消化、大便不调等症,用升阳益胃汤等。
病证名。出《医宗金鉴·幼科杂病心法要诀》。指中焦脾胃虚寒而致的腹泻。症见面色淡白,四肢厥冷,饮食懒进,时腹疼痛,大便清澈清冷,小便清长色白。治宜温中止泻。用理中汤。
病名。指由热毒积于心经致咽喉干燥疼痛,无痰涎,或气喘,饮食吞咽有碍,甚则呛食不下者为重症。《焦氏喉科枕秘》:“呛食喉风热积心,喉中干燥立时疼,更无痰涎多气喘,若还呛食命无存。”治宜顺气利膈汤、川桔散(
记载患者诊疗情况的记录。西汉时期,淳于意为人治病,已有诊籍记载,是后世病历医案的开始。《史记·扁鹊仓公列传》:“臣意所诊者,皆有诊籍。”
【介绍】:南宋医生,龙溪(今福建漳州)人。编集《本草单方》十五卷,已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