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诗词>中医中药>中医百科>传尸

传尸

古病名。指能互相传染的消耗性疾患。《外台秘要·传尸方四首》:“大都男女传尸之候,心胸满闷,背髆烦疼,两目精明四肢无力,虽知欲卧,睡常不着,脊膂急痛,膝胫酸疼,多卧少起,状如佯病,每至旦起,即精神尚好,欲似无病,从日午以后,即四体微热,而好颜色,喜见人过,常怀忿怒,才不称意,即欲嗔恚,行立脚弱,夜卧盗汗,梦与鬼交通,或见先亡,或多惊悸,有时气急,有时咳嗽,虽思想饮食而不能多餐,死在须臾,而精神尚好,或两胁虚胀,或时微利,鼻干口燥,常多粘唾,有时唇赤,有时欲睡,渐就沉羸,犹如水涸,不觉其死矣。”一名转注。固其病变早晚不同,又有痎疟、遁注、骨蒸伏连、殗殜之称,参见有关各条。本症相似于结核病。

猜你喜欢

  • 急性胰腺炎

    急腹症之一。系胰腺的急性炎症。多因情志不畅、饮食不节、外感风寒湿邪或蛔虫内扰,手术损伤等因素而致。症见上腹部突发性剧痛,痛引肩背,伴发热,恶心呕吐,便秘尿黄。如湿热炽盛,熏蒸胆汁外溢,可见黄疸;热盛毒

  • 药园生

    唐代太医署中的一种职称。其职责为学习并协助药园师种植药物,共8名。参见药园条。

  • 烦冤

    证名。指心烦不宁,似有冤苦难言之状。以实热证较为多见,亦有因虚热而致者。《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阳胜则身热,腠理闭,喘粗为之俯仰,汗不出而热,齿干以烦冤……”《素问·示从容论》:“肝虚,肾虚,脾虚,

  • 疠风衄血吐血

    证名。为疠风兼证。出《疠疡机要》上卷。血虚者服四物汤加人参、白术;气虚者用补中益气汤;肾虚者宜服六味地黄丸;肺胃热者用犀角地黄汤。

  • 北五味子

    见《医学入门》。为五味子之处方名,详该条。

  • 经来如屋漏水

    病证名。《竹林女科证治》:“经来如屋漏水,头昏目眩,小腹作痛,更兼白带,咽中臭如鱼腥,恶心吐逆,此血虚有热也。先用理经四物汤(四物汤加白术、柴胡、香附、延胡索、三棱、黄芩),次用内补当归丸。”

  • 忠顺药师

    【介绍】:见拳衡条。

  • 外消散

    《证治准绳·幼科》集一方。大黄、牡蛎各半两,朴硝二钱。为末,每次一至二钱,取活田螺洗净后,放清水内养一夜,去螺,用水调药,涂患处;若阴囊浮肿,车前子煎汤,候冷调敷。治婴儿初生十日,外脐突或痛或不痛,痛

  • 芜青

    出《名医别录》。为青娘子之别名,详该条。

  • 府俞

    出《素问·气穴论》。即腑输,见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