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诗词>中医中药>中医百科>伏案位

猜你喜欢

  • 腹皮痈

    病名。出《外科大成》卷二。又名腹痈、肚痈。指生于腹部皮里膜外之痈。因饮食不节,七情内伤火郁而成。初起患部隐痛,后渐肿起于皮外,或漫肿坚硬,肉色不变,或脉迟紧未成脓。体壮实者,用双解贵金丸下之;体弱者减

  • 蛇壳

    见《本草纲目》。即蛇蜕,详该条。

  • 杨梅圈

    证名。见《医宗金鉴》卷七十三。又名杨梅圈疮。其形大小不一,二三相套,色红作痒。

  • 陈以求

    【介绍】:见陈治条。

  • 地节根

    见《青海药材》。为白茅根之别名,详该条。

  • 后曲

    经穴别名。出《外台秘要》。即瞳子髎。见该条。

  • 增补医方一盘珠

    见医方一盘珠条。

  • 胻(héng 衡)

    出《素问·脏气法时论》。同。膝以下的足胫部分。

  • 小儿厥证

    病证名,指小儿真元虚,手足厥冷的证候。临床有寒厥和热厥之分。《杂病源流犀烛》卷九:“夫寒厥者,即阴厥,宜急补阳(宜理中汤,或附、桂、干姜、吴萸,俱可酌用);热厥者,即阳厥,宜急泄热(宜芩、连、山栀、石

  • 历疮

    病名。出《外科启玄》卷六。即蠹疽之多发、大小不一者。证治见蠹疽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