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诗词>中医中药>中药材>五气朝阳草

五气朝阳草

《中药大辞典》:五气朝阳草

药材名称五气朝阳草

拼音Wǔ Qì Zhāo Yánɡ Cǎo

别名追风七、见肿消、追风草、乌金丹(《陕西中草药》)。

出处《昆明药植调查报告》

来源为蔷薇科植物杨梅全草。夏秋采集,阴干或鲜用。

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50~90厘米,全株被长刚毛。主根略呈块状,具支根及细须根。基生叶大,丛生,羽状全裂或近羽状复叶;顶叶片较大,菱状卵形至圆形,长5~10厘米,宽3~10厘米,3裂或具缺刻,先端略尖,边缘具大牙齿,两面疏生长刚毛;侧生叶片小,1~3对,宽卵形;茎生叶有3~5片,卵形,3浅裂或羽状分裂;托叶卵形,有缺刻。花单生于茎顶或茎上部叉状分枝上,黄色;萼片广披针形或卵状披针形,长5~7.5毫米;雄蕊及雌蕊多数。聚合果球形,直径约1.5厘米,宿存花柱先端有长钩刺。花期夏季。果期秋季。

生境分部生长于针叶林、针阔混交林及阔叶林缘、山路、山坡、稍湿地、杂类草地及宅旁.分布东北、华北、西北、西南及河南、山东、湖南、江西、湖北等地。

性味《陕西中草药》:"味甘辛,性平。"

功能主治祛风除湿,活血消肿。治腰腿痹痛,痢疾,崩漏白带,跌打损伤,痈疽疮疡,咽痛,瘰疬。

①《昆明药植调查报告》:"利尿,治疮毒。"

②《陕西中草药》:"祛风除湿,散瘀消肿,消炎止痛,镇惊。治腰腿痛,跌打损伤,痢疾,崩漏,白带,小儿惊风,乳痈,咽痛,扁桃体炎,痈疽疮疡,瘰疬。"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2~4钱;或鲜品捣汁服。外用:捣敷。

复方①治月经不调、不育及子宫癌:五气朝阳草五钱。煮鸡或煮肉吃。(《云南中医验方》)

②治小儿慢惊风:追风七(春夏用叶,秋冬用根)捣汁一盅,开水和匀内服。(《陕西草药》)

③治痈疖肿痛:鲜追风七捣成泥膏,敷贴疮肿处。(《陕西草药》)

④治咽喉肿痛:追风七根三钱,八爪龙二钱。水煎服。(《陕西中草药》)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五气朝阳草

药材名称五气朝阳草

拼音Wǔ Qì Zhāo Yánɡ Cǎo

英文名root or all-grass of Aleppo Avens

别名追风七、见肿消、追风草、乌金丹、水杨梅龙须草、萝卜叶、绿水草、草本水杨梅、老五叶、海棠菜、兰布政、状晕药、路边青

出处出自《昆明药植调查报告》

来源药材基源:为蔷薇科植物路边青的全草或根。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Geum aleppicum Jacq.

采收和储藏:夏季采收,鲜用或切段晒干。

原形态路边青 多年生草本,高30-100cm。根茎粗短,密生多数须根。茎被开展粗硬毛,稀几无毛。基生叶为大头羽状复叶,通常有小叶2-6对,连叶柄长10-25cm;叶柄被粗硬毛;小叶大小极不相等,顶生小叶最大,菱状广卵形或宽扁圆形,长4-8cm,宽5-10cm,先端急尖或圆钝,基部宽心形至宽楔形,边缘常浅裂,有不规则粗大锯齿,锯齿急尖或圆钝,两面绿色,疏生粗硬毛;茎生叶羽状复叶,有时重复分裂,向上小叶逐渐减少;托叶大,绿色,叶状,卵形,边缘有不规则粗大锯齿,顶生小叶披针形或倒卵状披针形,先端渐尖或短渐尖,基部楔形。花序顶生,疏散排列;花梗被短柔毛或微硬毛;花萼5,卵状三角形,先端渐尖,副萼片狭小,披针形,先端渐尖,稀2裂,比萼片短一倍多,外面被短柔毛及长柔毛;花瓣5,黄色,几圆形,长于花萼,花直径1-1.7cm;花柱顶生,在上部1/4处扭曲,成熟后自扭曲处脱落,脱落部分处被疏柔毛。聚合果倒卵球形,瘦果被长硬毛,花柱宿存部分无毛,先端有小钩;果托被短硬毛,长约1mm。花、果期7-10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山坡草地、沟边、地边、河滩、林间隙地及林缘。

资源分布:分布东北、华北、西南及陕西、甘肃、新疆、山东、河南、湖北、西藏等地。

性状性状鉴别 根茎粗短,长约1-2.5cm,有多数细须根,均为棕褐色。茎圆柱形,被毛或近无毛。基生叶有长柄,羽状全裂或近羽状复叶,顶裂片较大,卵形或宽卵形,边缘有锯齿,两面被毛,侧生裂片小,边缘有不规则的粗齿;茎生叶互生,卵形,三浅裂或羽状分裂。花顶生,常脱落。聚合瘦果近球形。气微,味辛、微苦。

以色鲜、叶多、完整者为佳。

显微鉴别 粉末特征:黄灰色。①非腺毛众多,淡黄色。②表皮细胞垂周壁波状弯曲。③气孔不定式。④导管螺纹、网纹,直径8-37μm。⑤草酸钙簇晶众多,直径20-40μm。

化学成分全草含水杨梅甙(gein)等。

鉴别(1)取本品粗粉2g,加水10ml,浸渍12h,滤过。取滤液2ml,加1%三氯化铁的乙醇液1-2滴,显蓝绿色。(检查鞣质)(2)取上述剩余的滤液2ml,加氢氧化钙饱和溶液1-2滴,即产生棕色沉淀。(检查鞣质)

性味苦、辛;性寒

归经肝、脾、大肠经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活血止痛,调经止带。主疮痈肿痛,口疮咽痛,跌打伤痛,风湿痹痛,泻痢腹痛,月经不调,崩漏带下,脚气水肿,小儿惊风。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0-15g;研末1-1.5g。外用:适量,捣敷;或煎汤洗。

各家论述1.《昆明药植调查报告》:利尿,治疮毒。

2.《陕西中草药》:祛风除湿,散瘀消肿,消炎止痛,镇惊。治腰腿痛,跌打损伤,痢疾,崩漏,白带,小儿惊风,乳痈,咽痛,扁桃体炎,痈疽疮疡,瘰疬。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马蹄草

    药材名称马蹄草拼音Mǎ Tí Cǎo出处《浙江天目山药植志》来源为毛茛科植物薄叶驴蹄草的全草或根。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45~60厘米。根茎短,丛生白色须根。茎直立或斜上,中空。基生叶丛生,肾

  • 香胶木根皮

    药材名称香胶木根皮拼音Xiānɡ Jiāo Mù Gēn Pí来源药材基源:为榆科植物假玉桂的根皮。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eltis cinnamomea Lindl.ex Planch.[C.phi

  • 鳕鱼

    药材名称鳕鱼拼音Xuě Yú别名鳘、大头鱼、大头腥来源药材基源:为鳕科动物鳕鱼的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Gadus macrocephalus(Tilesius)采收和储藏:常年均可捕捞。捕后,除去鳞

  • 小花五味子藤

    药材名称小花五味子藤拼音Xiǎo Huā Wǔ Wèi Zǐ Ténɡ别名香石藤、大伸筋、铁骨散、小密细藤、接筋藤、黄袍小血藤、满山香[云南]来源为木篮科北五味子属植物小花五味子Schisandra

  • 小棕包

    《全国中草药汇编》:小棕包药材名称小棕包拼音Xiǎo Zōnɡ Bāo别名批麻草、小黎芦来源为百合科黎芦属植物蒙自黎芦Veratrum mengtzeanum Loes. f.,以根及全草入药。秋季采

  • 湖北地黄

    《全国中草药汇编》:湖北地黄药材名称湖北地黄别名鄂地黄[湖北鹤峰]、岩白菜来源玄参科湖北地黄Rehmannia henryi N. E. Brown,以根入药。生境分部江西、湖北、四川。功能主治补血,

  • 黄草花

    药材名称黄草花拼音Huánɡ Cǎo Huā出处《月王药诊》已有记载。《四部医典》载:"生长在灌本林中,叶厚,花黄白色。"可见本品在唐代西藏已入药。来源药材基源:为罂粟科植物灰绿黄茧的全草。拉丁植物动

  • 野素馨

    药材名称野素馨拼音Yě Sù Xīn别名鸡爪花、素盘花(《云南中草药》)。出处《昆明民间常用草药》来源为木犀科植物多花素馨的全草及花。全草全年可采,夏季采花。原形态攀援灌木。幼枝圆柱形。单数

  • 打箭菊

    药材名称打箭菊拼音Dǎ Jiàn Jú别名鞑新菊来源药材基源:为菊科植物川西小黄菊的花。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yrethrum tatsienense (Bur. Et Franch.) Ling e

  • 针叶火绒草

    药材名称针叶火绒草拼音Zhēn Yè Huǒ Rónɡ Cǎo英文名all grass of Awlshapedleaf Edelweiss别名小火草、苦艾、羊毛火绒草出处始载于《四川凉山州中草药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