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龙摆尾叶
见《湖南药物志》。为乌泡刺叶之别名,详该条。
见《湖南药物志》。为乌泡刺叶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见《医宗金鉴》卷六十九。即下疳。见该条。
病名。指疟疾发于三阴经者。①即三日疟,详见该条。②指疟发在处暑后,冬至前之三日疟。《类证治裁·阴疟》:“三阴疟多发在处暑后,冬至前,发愈晚者去亦迟,以气令收肃故也。其发时也不定,有前间一日,忽间二日发
经脉名。即足太阳经。马王堆汉墓帛书:“足泰阳脉,出外踝(娄)中,上贯膊(腨),出于(腘);枝之下脾(人体部位名,未详);其直者,贯□,夹脊,□□,上于豆;枝颜下,之耳;其直者,贯目内渍(眦),之鼻。其
理气法之一。用辛香行气药,以开散痞结的治法。适用于胸、胁、脘、腹等处胀闷。常用药物如藿香梗、佩兰、广木香、厚朴、佛手等。
青筋缠束之处。相当于地机穴。属足太阴脾经之郄穴。位于膝内侧下五寸,辅骨之下陷中。《素问·刺腰痛篇》:“刺散脉,在膝前骨肉分间,络外廉束脉为三痏。”
胞系,通指泌尿系;了戾,缭绕不顺。指脐下急痛、小便淋沥不通等病症。《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不得溺也,以胞系了戾,故致此病,但利小便则愈,宜肾气丸主之。”多见于妊娠末期,胎气压迫膀胱所致的小便
见《本平圣惠方》卷四十六。即久咳。详该条。
自我推拿方法。即浴面法。《诸病源候论·时气候》:“摩手掌令热,以摩面从上下二七止,去肝气,令面有光。”
【介绍】:明代道士兼医生。曾对古代及当时诸家的医方加以选择,编成《医方大成》一书,已佚。
又名产后产户痛。指产后阴部疼痛。多因产时损伤,感染邪毒;或起居不慎,产门感受风寒所致。治宜活血疏风,祛风定痛汤(生地、当归、茯苓、川芎、荆芥、防风、肉桂、大枣)主之。若产时损伤.兼见浸淫溃烂,日久不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