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马忤
病证名。即中马毒,详该条。
病证名。即中马毒,详该条。
出《名医别录》。为梨之别名,详该条。
中西医结合的正骨八法之一。诊治折伤之要领。医者在检查诊断或整复治疗过程中,用手触摸损伤,并对触摸所得的异常体征进行分析、综合、判断,作出确切的结论,以便在整复施术时做到心中有数。
【介绍】:元代医家。华亭(今上海市松江)人。以善治眼病闻名,深受当时人推崇。
经穴名,代号SI2。出《灵枢·本输》。属手太阳小肠经。荥(水)穴。位于小指尺侧,第五掌指关节前方,掌指横纹端凹陷处,赤白肉际,握拳取穴。一说“在手小指外侧,第二节纹头”(《针灸集成》)。布有来自尺神经
①指卫气在人身运行一个周次。《灵枢·卫气行》认为卫气在人身日行于阳二十五周,夜行于阴二十五周。以日行于阳为例:从足太阳膀胱的起点睛明穴开始,环周于六阳经而终于肾经,复合于睛明,称为一周。②《难经·一难
①证名。《医学纲目》卷十一:“颤,摇也;振,动也。”指头部或四肢掉摇抖动之症。多由阴血不足,筋脉失养,肝阳偏亢,阳盛化风,或气虚、心虚、痰浊相挟所致。轻者有时手足颤振或头摇,重则手抖不能持物,足不能行
经穴名。代号HT9。出《针灸甲乙经》。别名经始。属手少阴心经。井(木)穴。位于小指桡侧指甲角旁0.1寸。布有来自尺神经的指掌侧固有神经和指掌侧固有动、静脉所形成的动、静脉网。主治发热,昏迷,晕厥,心痛
病名。皮肤慢性溃疡之一。见《医门补要》卷上。多由素体虚弱或病后脾虚,湿邪浸淫所致。患处皮破肉烂,色黑形陷,滋水淋漓,不易生肌,顽固难愈。治宜健脾渗湿为主。内服除湿胃苓汤。外搽生肌散。
病名。指痢下脓血呈现多种颜色者。有虚证和实证之分。实证多因止涩太早,或下之未净,热毒留滞肠中所致,虚证多因痢症久延,脏气受损,脾肾两伤所致。亦有正虚邪恋,虚实夹杂者。《张氏医通》卷七:“五色痢,古人皆
证名。《嵩崖尊生书》卷八:“五窍出血,耳目口鼻一齐出血,药不及煎,死在顷刻,先将水当面喷几口,急分开头发,用粗纸数层蘸醋令透,搭在囟门,血即止,次用当归一两煎好,磨沉降香五钱,加童便服,血自归经,然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