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医学分科的一种。明太医院内共设十三科,伤寒为其中之一,是专门治疗外感疾患的,类似于现代内科中设置的某些专科。参见十三科条。
见《金匮要略》。即甘草干姜茯苓白术汤,见该条。
病名。亦名孕痈。指妊娠期间、腹内患痈的病症。多因寒温不适、饮食不节、暴饮暴食、劳力过度,情志不畅致脾虚气滞,运化失职,糟粕留滞,血气蕴结,化热为毒,蓄枳成痈。可分脓未成与脓已成两个阶段。脓未成时症见腹
见《中草药通讯》(12):6,1976。即法罗海之别名,详该条。
脉象。重按沉取,细而小,轻按反见实大。《难经·六难》:“沉之损小,浮之实大,故曰阳盛阴虚。”
病名。①清·刘甫斋《妇科三字经》:“产时血去太多,经络空虚,风邪乘虚而入,忽然口噤昏倒,角弓反张,此名风闭。”治详产后痉风条。②闷瘄之一。麻疹在出疹的时候,复感风邪,汗孔闭塞,疹出不透。症见洒淅恶寒,
【介绍】:见张世贤条。
【介绍】:隋代小儿科医家。生平不详。撰有《小儿用药本草》二卷,《疗小儿杂方》十七卷,均佚。
病名。出《外科启玄》卷七。即千日疮。详该条。
病名。见清·佚名《眼科易知》。即睥生痰核。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