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诗词>中医中药>中医百科>万病紫菀丸

万病紫菀丸

医垒元戎》方。又名厚朴丸紫菀菖蒲吴茱萸(汤洗七次,焙干)、柴胡厚朴(姜制)一两,炒桔梗茯苓(去皮)、皂角(去皮弦子,炙)、桂枝、炮姜、黄连、炮川乌(去皮)各八钱,川椒(去目及闭口者,微炒出汗)、巴豆(去皮膜、油、研)、人参羌活独活防风各五钱。为末,入巴豆研末,炼蜜为丸,梧桐子大,每服三至七丸,食后,临卧生姜煎汤送下。治脐腹久患痃癖如碗大,及诸黄病,每地气起时,上气冲心,绕脐绞痛,一切虫咬,水病,蛊病,反胃吐食,呕逆恶心,饮食不消,天行时病,妇人多年月露不通,或腹如怀子多血,天阴即发;又治风疾,顽痹不知年岁,昼夜不安梦与鬼交,头白多屑,或哭或笑,如鬼魅所着,腹部生疮;痔漏肠风(酒送下),赤白痢(诃子煎汤送下),脓血痢(米饮送下),堕伤血闷、四肢不收(酒送下),蛔虫咬心(槟榔煎汤送下),气噎忧噎(荷叶煎汤送下),打扑伤损(酒送下),中毒(帚灰、甘草煎汤送下),一切风(升麻煎汤送下),寸白虫(槟榔煎汤送下),霍乱(干姜煎汤送下),咳嗽(杏仁煎汤送下),腰肾痛(豆淋汤送下),阴毒伤寒(温酒送下),吐逆(生姜煎汤送下),食饮气块(面汤送下),时气病(井华水送下),脾风(陈皮煎汤送下),头痛(白开水送下),心痛(温酒送下),大小便不通(灯心煎汤送下),吐水(梨汤送下),小儿天风吊搐(防风或防己煎汤送下),小儿疳痢(葱白煎汤送下),小儿乳食所伤(白开水送下),妇人月经不通(酒煎红花送下),妇人腹痛(川芎煎汤送下),怀孕半年后胎漏(艾叶煎汤送下),有子气冲心(酒送下),产后血晕痛(酒送下),血气痛(酒煎当归送下),产后心腹胀满(豆淋汤送下),难产(益智仁煎汤送下),产后血痢(当归煎汤送下),赤白带下(艾叶煎汤送下),内外伤寒(粥饮送下),室女血气不通(酒送下),子死腹中(莱菔子煎汤送下);并治小儿惊厥,大人癫狂,妇人身上顽麻,状如虫行,四肢俱肿,呻吟等疾。

猜你喜欢

  • 土轮

    眼科五轮之一。茹十眉《五官病》:“胞睑属脾,为土轮。”即肉轮。详该条。

  • 崔彧

    【介绍】:南北朝时期北魏医生。字文君。清河东武城(今北京市境内)人。擅长针灸。

  • 蒙医本草图鉴

    又名《蒙药正典》。蒙药书。占布拉道尔吉用藏文撰于十九世纪。载药879种。按药物性能分为8部24类。重点论述每种药物的产地、形态、性味、功能、主治、药用部分、采集时间及炮制法。附药物图谱576幅。198

  • 眼疳

    病证名。出《太平圣惠方》第八十七卷。疳热挟肝火上攻于眼的证候。其症初起双目痒涩赤烂,继则红肿热痛,不时流泪,畏光羞明,渐渐白睛生翳,遮满全眼,并有口渴善食而消瘦,发焦,下泄,腹胀,鼻干等。治宜疏肝泻热

  • 心水

    五脏水肿病之一。《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并治》:“心水者,其身重而少气,不得卧,烦而躁,其人阴肿。”多因心阳虚而水气凌心所致。《千金要方》用茯苓甘草汤、苓桂术甘汤等治疗。参见水肿、十水条。

  • 牵推复位法

    正骨手法。适用于肘关节脱位的整复。局麻后患者侧卧,患侧向上,屈曲肩、肘关节,一助手立于患者胸前,双手紧握患腕上部,沿前臂纵轴方向牵拉,医者双手拇指顶住鹰嘴部,余指环勾住肱骨远端,配合助手对抗牵引,如感

  • 气会

    八会穴之一。《难经·四十五难》:“气会三焦外一筋直两乳内也。”所指为膻中穴。膻中位于两乳之间,内部为肺,肺主气,诸气皆属于肺,故名。凡属气的病变,皆可酌情取用。

  • 吞口

    肩解的俗称。《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其臼含纳臑骨上端。其处名肩解,……俗名吞口。”

  • 主气

    运气术语。出《素问·六元正纪大论》。主司全年四时二十四节的风、热(暑)、湿、火、燥、寒六气,为地面气候的主要表现。由初之气、二之气至终之气(六之气),每气各主60日又87.5刻,周遍一岁,年年如此。六

  • 钩藤钩子

    出《小儿药证直诀》。即钩藤。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