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贵州民间药物》。为花蝴蝶根之别名,详该条。
见《增订伪药条辨》。为菊花药材之一种,详菊花条。
见《山东中药》。为丹参之别名。详该条。
宋代医官职称。隶属于翰林医官院。官阶从九品。参见翰林医官院条。
病名。见《陈素庵妇科补解》。属产后下利范畴。参见产后下利条。
全舌紫色,舌中有黄燥苔。多因脾胃脏腑素热,或嗜酒积热,或燥火内盛,或误服温补药所致,均属里实热证,宜攻下泄热。若有表证,宜解表通里(见《伤寒舌鉴》)。
病证名。指寒邪直中太阴或邪传太阴寒证。亦称太阴脏证。《通俗伤寒论·伤寒本证》:“邪传太阴脏证,口淡胃钝,呕吐清水,大腹痞满,满而时痛,自利不渴,渴不喜饮,小便短少色白。……此太阳寒邪,直入足太阴脏证也
【介绍】:清代医家。字汉皋。河南固始人,家中七代为医,著有《王氏医存》一书(1874年刊行)。
【介绍】:见黄济之条。
病证名。见明·赵献可《邯郸遗稿》。即妊娠谵语。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