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功术语。见秦仲三《气功疗法与保健》。心与意合(思想念头和意志实施一致),意与气合(以意领气),气与力合(气下降时,内脏随之松弛;气上升时,内脏随之紧缩),是谓内三合。
见《云南中草药》。为绣球防风之别名,详该条。
中药炮制法之一,亦称焙。用微火加热,使药物干燥的方法。如菊花、金银花等放在烘房或烘柜内,使药物干燥而不焦黑。空气潮湿时,可用此法防潮。
古代对专门治疗耳、目、关节等疾病的医生的称谓。《史记·扁鹊仓公列传》:“扁鹊过雒阳,闻周人爱老人,即为耳目痹医。”
痰证之一。①泛指因元气虚所致的痰证。《景岳全书·杂证谟》:“不可攻者,便是虚痰。……或以形羸气弱,年及中衰者,即虚痰也;或以多病,或以劳倦,或以忧思酒色,致成劳损,非风卒厥者,亦虚痰也;或脉见细数,脏
痰证之一。见《杂病源流犀烛·痰饮源流》。其症痰出如稀涎。因脾虚不运而致。方用参术健脾丸。参见痰证条。
病名。痰饮眩晕的别称。《循经考穴编·足少阳之经》:“痰饮头晕,呕吐不已,恶闻人声,名曰醉头风。”详痰饮眩晕、痰晕条。
病名。系指咽喉色紫,或咽喉腐溃饮食吞咽有碍。《喉科秘旨》卷上:“紫色虚喉,喉间紫红,久之变烂,如生漆色,因初服寒凉之药故也,此症肺胃伏寒,平而不肿,饮食难进,吐出乃腐肉者。”治宜以六味汤加细辛、葛根、
见《云南中草药》。为三分三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系指乳蛾之发病缓慢,病情缠绵,反复发作者。多由虚火上炎所致。参见乳蛾,阴虚乳蛾等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