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证名。又称痰泄、痰积泄泻。《医学入门》卷五:“痰泻,或泻或不泻,或多或少,此因痰留肺中,以致大肠不固。”症见时泻时止,时轻时重,或下白胶如蛋白,头晕恶心,胸闷食减,腹中鸣响,脉多弦滑。治宜化痰祛湿,
气功术语。肝的代名词。《简易方》:“肝名龙烟。”
书名。50卷。唐·甄立言撰(《旧唐书·经籍志》题甄权撰)。原书已佚,其中部分佚文见于《外台秘要》、《医心方》等书。
经穴别名。出《针灸甲乙经》。即缺盆,见该条。
见《世医得效方》。为木芙蓉叶之别名,详该条。
书名。4卷。清·叶桂撰,华岫云校。卷1续选《临证指南》漏编的叶氏医案,并附《温热论》。卷2~4介绍叶氏平生所集经验方,分科叙述,大多属民间流传简便效方。
出《本草图经》。为闹羊花之别名,详该条。
《杂病源流犀烛·六淫门》卷十四方。棉子八两,升麻、炮姜各四钱,白术一两,半夏八钱。为末,砂糖炒烊和丸,每服二钱,空腹米汤送下。治感伤寒冷而成寒积,腹中疼痛,喜按,喜暖,口吐清水。
推拿穴位名。见《小儿推拿秘旨》。即肺经。见该条。
推拿穴位。出《幼科推拿秘书》。位于小指及第五掌骨远端旁的尺侧一线。有清心止热作用。《幼科推拿秘书·穴象手法》:“水底穴,在小指旁,从指尖到乾宫外边皆是。”参见水底捞月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