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名。伤寒腹胀之一。见《症因脉治·肿胀总论》。由指表邪已解,肠胃实热所致。症见里热不恶寒,自汗不大便,烦满燥实等。详伤寒腹胀条。
病名。指咳而小便自出者。《素问·咳论》:“肾咳不已,则膀胱受之;膀胱咳状,咳而遗溺。”治用茯苓甘草汤、《校注医醇賸义》加味茯菟汤等。参见咳嗽条。
经穴别名。出《针灸甲乙经》。即命门。见该条。
检查肛肠病的一种工具。见清·高梅溪《外科图说》卷一。类似现代之窥肛器。
经穴别名。出《针灸甲乙经》。即强间,见该条。
见《中药材手册》。为九节菖蒲之简称,详该条。
清法之一。采用清热、凉血、解毒的方法,治疗温病热入营血,皮肤出现斑点及出血者,以防热毒继续深陷。常用化斑汤。
见《千金翼方》卷十六。即孔子大圣知枕中方,见该条。
又称直中三阴。指伤寒病邪不经三阳经传变而直接侵犯三阴经,起病即见三阴经证候而无三阳经证候,如腹满吐利,肢冷脉迟,口不渴等(清·尤在泾《伤寒贯珠集》)。
经穴别名,出《针灸甲乙经》。即少泽穴,见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