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诗词>中医中药>中医百科>阳水

阳水

病证名。水肿病两大类型之一。多属实证。因外感风、寒、湿、热、暑邪等所致。《丹溪心法·水肿》:“若遍身肿,烦渴、小便赤涩大便闭,此属阳水。”《医学入门·水肿》:“阳水多外因,涉水冒雨,或兼风寒暑气而见阳证。”治宜发汗、利水及攻下等法。凡肺气失宣,三焦壅滞,不能通调水道,下输膀胱,起病即见恶寒发热咳嗽咽痛,面部浮肿小便短少,苔薄脉浮等证,宜疏风宣肺,清热利水,如越婢汤五皮饮等方。若见浮肿不退,烦热口渴,小便赤涩,大便秘结,腹胀满,苔黄脉数等实证,宜清热逐水,用八正散疏凿饮子等。参见水肿、遍身肿条。

猜你喜欢

  • 香风茶

    见《安徽中草药》。为山腊梅叶之别名,详该条。

  • 神祟疼痛

    证名。《秘传眼科龙木论》卷四:“此眼初患之时,旧无根基,忽然发动,疼痛如锥刺,睑皮亦如火炙。”即痛如神祟。详该条。

  • 济坤育麟竹林寺女科全书

    见竹林寺三禅师女科三种条。

  • 拔伸牵引法

    中西医结合的正骨八法之一。主要是用手或器械在患者一定部位进行拔拉牵引,以利于骨折和脱臼的整复。有克服肌肉拉力,矫正骨折重迭移位,恢复肢体长度的作用,为正骨的基本手法之一。

  • 龙虎经

    书名。著者不详,宋·王道为之注疏。全书分三十三卷,内容专论炼丹。

  • 汗疹

    病名。见《实用外科中药治疗学》。即痱疮。详该条。

  • 产后虚渴

    病证名。《诸病源候论》卷四十三:“夫产水血俱下,脏腑血燥,津液不足,宿挟虚热者,燥竭则甚,故令渴。”症见口燥,干渴。治宜生津止渴。用加减竹叶汤(人参、麦冬、生地、花粉、炙草、粳米、淡竹叶)。

  • 指压行气法

    行气法之一。亦称按压行气法。指用手指按压针刺穴位的前后来控制针感传导的方法。金·窦汉卿《金针赋》:“按之在前,使气在后,按之在后,使气在前。”即要使针感向上,可用手指按压针刺穴位的下方,“闭其下气”则

  • 痘疹科

    古代医学分科之一。明代始独立设科,参见十三科条。

  • 心烦嗜睡痧

    痧证之一。见《痧胀然犀照》。详痧烦、痧睡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