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名。《世医得效方·大方脉杂医科》:“五味子散治五更天明溏泄一次,名肾虚泄。”详肾泄、肾虚五更泄泻条。
即螳螂子。又作妬乳。各详该条。
眼的八廓名称之一。系用八卦而命名者。见《证治准绳·杂病》。即天廓。详该条。
简称通泄。通泄大便以清除里热的治法。寒下、增液泻下等法皆是。
药物学著作。24册,不分卷。清·林起龙撰。刊于1667年。本书取材于《本草纲目》。选出“日用切要,求而可得”的药物600余种,去其释名、集解诸例,只存气味、主治、发明、附方四项,删去重出内容,文字较为
因高热或久热,灼伤营阴,导致筋脉失养,出现四肢拘挛、痿软、瘫痪等症。
《疡医大全》卷二十一方。柴胡、山楂、猪苓、茯苓、泽泻、莪术(醋炒)、三棱(醋炒)各一钱,黄芩、白术、半夏(姜汁炒)、人参各八分,胡黄连、甘草各三分。加姜、枣,水煎服。治小儿一切癖块,发热口干等症。
指牙龈出血。《诸病源候论》卷四十八:“手阳明、足太阳(应作阳明)之脉,并入于齿。小儿风气,入其经脉,与血气相搏,血气虚热,即齿根血出。”临床有虚实之分,虚热宜滋阴降火,用知柏地黄汤;实热宜清热降火,用
见《本草述》。为乌蔹莓之别名,详该条。
出《药性论》。为砂仁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