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惠卿
【介绍】:
宋代医生。编有《婴儿病证幼幼方论》十卷。
【介绍】:
宋代医生。编有《婴儿病证幼幼方论》十卷。
病证名。见《证治准绳·杂病》。又名聚散障、夜星聚散、星月聚散、浮萍障、时发时散翳。多由肝肾阴虚,虚火上炎,或阴虚兼湿热所致。症见黑睛生翳,“或圆或缺,或厚或薄,如云似月,或数点如星,痛则见之,不痛则隐
即疫疠之气。见疠、戾气各条。
病名。出《医宗金鉴》卷六十三。即顶门痈。详该条。
【介绍】:宋代人。著《医鉴后传》1卷。
①脉症俱实。《素问·通评虚实论》:“所谓重实者,言大热病,气热,脉满,是谓重实。”②实证误用补药。《素问·八正神明论》:“月满而补,血气扬溢,络有留血,命曰重实。”
病名。见《医宗金鉴》卷七十六。即痘风疮。详见小儿痘风疮该条。
见焦氏喉科枕秘条。
又称房室伤、色欲伤、色劳。指性生活过度,使肾精亏耗,是虚损的病因之一。
同一病证,可因人、因时、因地的不同,或由于病情的发展,病型的各异,病机的变化,以及用药过程中正邪消长等差异,治疗上应根据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治法。《素问·五常政大论》:“西北之气,散而寒之,东南之气
见《东北植物药图志》。为白藓皮之别名,详该条。